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吳為忠:畢加索,從看熱鬧到看門道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9日 09: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展項目,“2011畢加索中國大展”將於10月18日至2012年1月10日在世博園中國館舉辦,展期長達3個月,62件珍貴的畢加索藝術作品,將全景呈現這位現代藝術創始人和奠基者的藝術魅力。除了62件大師真跡外,本次展覽另有50幅關於畢加索的生活攝影照片亮相。

       畢加索是立方主義繪畫的創始人之一。他們主張在藝術中表現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物象,並力求表現客體內在的、視力看不到的結構。他們把自然形體分解為幾何切面,使它們互相重疊,甚至在畫面上同時出現無數的面。立方主義的繪畫語言得到了專業界的高度評價,也為普通觀眾設置了一座審美壁壘。如何讓更多的觀眾親近這位西方現代畫派的代表人物,油畫家俞曉夫建議,看大展,觀眾有必要事先做些功課,主辦方也可以對畢加索的藝術和人生做些解讀。

       俞曉夫認為,《畢加索中國大展》是一場文化大餐,解讀時,從大眾出發,可以有比較娛樂的方式,這在國外也很多見。談畢加索的藝術特徵,你可以説,他的畫,能讓你同時看到一個人的眼睛和後腦勺,這樣大家會很有興趣。

       我們了解畢加索,因為他是《和平鴿》之父。這幅為世界和平大會而創造的寫實主義的作品,充分體現了畢加索的反戰情緒,而這種對戰爭的憤慨在他的立方主義繪畫作品《格爾尼卡》中更是得到充分展現,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幅畫的深刻含義,從來不解釋自己作品的畢加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畢加索向盟軍的士兵解釋“畫中的公牛象徵獸行和黑暗,馬代表人民。”

       又比如在展品中,畢加索畫給兒子保羅的作品就畫得很寫實,手法也非常傳統,因為這幅畫是他專門給兒子十歲生日的禮物,這個時候的畢加索,不再是前衛的藝術家,而是回到了父親的身份,體現出了傳統的父愛。

       中國館剛剛告別了世博會,就迎來了外國第一個經典美術展,無疑,“2011畢加索中國大展”必將在上海掀起一場與畢加索零距離接觸的觀畫熱。

       由此使我想到了2003年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千年遺珍國寶展》,展出的72件國寶級晉唐宋元書畫珍品,引起了海內外人士的關注。每天,上博門前都排起了蜿蜒曲折的隊伍,觀眾爭看“國寶展”,一個“爭”字,透露出上海這座城市濃濃的文化氣息。觀眾爭睹“國寶展”,媒體競相報道,成為申城一道美麗的文化風景。為了保證觀眾能夠完美地欣賞難得一見的國寶,每天參觀的人數控制在5000人以內,花10元錢還可以借一台“導讀機”,成為觀眾的貼身講解員。

責任編輯:魯楊

熱詞:

  • 畢加索
  • 藝術品
  • 展覽
  • 世博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