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凱申:亞洲市場或被歐債危機“誤傷”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4日 15: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歐洲主權債務問題引發了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問題,歐洲銀行業美元資金全面吃緊。儘管歐洲央行及時與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協同執行三次美元流動性注資操作,共同自10月起提供三次歐元區銀行3個月無上限美元借款,但此舉僅有助暫時紓解歐洲銀行間流動性不足,只是治標而不治本,因為根本問題並不在於銀行業,而是希臘等國的違約可能。

  財政問題應當以財政手段來解決,要解決希臘的債務問題治本之法應是希臘等國積極進行減赤與經濟改革。除了要提高本身的償債能力外,也要增強外國援助意願。然而,歐洲央行目前雖然購買歐債並提供銀行資金,但效果只是“止血”,因為無論是政府或者銀行,即使有能力借再多錢也終需償還。因此,只要償債能力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銀行流動性問題再度發生將是遲早的事。目前,歐元區金融體系已是密不可分,任何國家無秩序違約或退出歐元區都可能産生災難性的結果。德國與法國即使並不心甘情願,也只得無奈表達願意援助希臘及力挺希臘留在歐元區的意願。

  歐美經濟疲軟及歐洲債務危機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震蕩,亞洲市場同樣未能倖免。但若仔細評估亞洲的企業盈利、經濟狀況及政府財政等方面,則發現亞洲國家的基本面依然強健,亞洲市場這次恐受牽連。首先,亞洲給世人的印像是相當依賴歐美需求,西方國家經濟下滑,必將大幅壓縮亞洲的成長空間。然而,近期數據顯示,亞洲對西方國家的貿易依賴度已大幅降低。其次,法國里昂證券的數據顯示,亞洲的區域內貿易佔比已逐年上升,主要出口經濟體如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及香港,區域內貿易已分別佔其出口總額的55%、68.5%、69.3%和69.4%,代表亞洲對歐美經濟放緩的抵抗力已顯著增強。

  當然,亞洲經濟不可能與西方完全脫鉤,但若僅論政府財政“體質”則幾乎已完全脫鉤。JP摩根證券及IMF的資料顯示,相較西方國家,多數亞洲政府擁有“低債務、低赤字”的強健體質。甚至過去財政體質相對較弱的印尼和菲律賓,如今都已大幅改善,主權信用評級距投資等級僅一步之遙。例如印尼的主權評級於今年4月8日被標普由BB上調為BB+、評級前景為“正面”,未來六到九個月很有可能被上調至投資等級,屆時將吸引更多外資流入。

  西方國家的問題不可能對亞洲完全不産生影響,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亞洲對西方國家的貿易依賴度已逐步降低,而穩健的政府財政更是明顯地區別於西方國家。因此,我們認為,亞洲市場近期有被“誤傷”之嫌,對中長線的投資人來説,現在或許是佈局亞洲的良好時點。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銀行流動性
  • 亞洲經濟
  • 亞洲市場
  • 體質
  • 歐元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