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浦家齊:教改要先為考試鬆綁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3日 10: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現在,許多人呼籲高考要為學生鬆綁,但如果要考試為學生鬆綁,我們就要先為考試鬆綁。就是説,現在捆綁于每一套考試的使命過多,有些使命甚至過於崇高,是有關考試所無力企及的。

       學生減負,不見得就要減少考試次數,更不能取消高考。甚至增加若干考試,而把每一套考試的使命降低下來,才足以實現學生減負的目標。在這裡,我們存在太多的迷茫。

       首先是統一高考。其實,高考不過是高等學校招生的一種選拔手段,它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追求測試的全面性,尤其是現在有了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依託。近年我們很強調 “高考命題要檢驗考生的創新能力”,但這是否可行呢?如果不用標準答案式的命題,那麼怎樣來體現考分的可比性?如果仍然沿用標準答案式的命題,那麼又怎樣來體現考生的創新能力?所以,自主招生是一個突破性的舉措。統一高考只能採用接近於標準答案式的命題,相應地它也無需與 “選拔創新型人才”的沉重使命相捆綁。自主招生所面對的考生少得多,所以採用開放式答案的試題就比較可行。當然,這不是説統一高考錄取的學生都是沒有創新能力的,但是應該要求自主招生更側重於關注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開放式答案必定是與應試和錄取人數較少相關聯的。最近有高校設想明年全部新生都經由自主招生錄取,這種考慮看來是不夠週全的。自主招生這兩年有折回應試教育的傾向,其定位不夠明晰恐怕是一個重要原因。

       去年有幾所大學宣佈自主招生不考語文,馬上激起了一片聲討,許多人以為抓到了一個“母語被邊緣化”的真憑實據。母語是否被邊緣化了?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但要求每一套考試都必考語文,顯然是對考試的苛求。任何一套考試都是在與其他相關考試共存的狀態下,凸現自身的功能,不應該要求把全部教育理念都捆綁到每一套考試中去。

       正在推開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綁定了三大功能:高中畢業考試、為高校招生提供參考和檢測高中教學。學業考的基本功能,是作為高中畢業考試,這是沒有異議的。至於其他兩大功能,則有需要探討之處。

      日前,有關地方的教委發佈了高校招生的改革措施,明年考生可憑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向各專科自主招生院校申請入學,而不用參加統一高考。實行這一條看來已經沒有障礙。但是,根據最初的設想,要使本科自主招生院校依據學業考成績而免除考生自主招生的入門資格考試,就不完全可行。學業考無疑會影響卻不一定能取代自主招生的筆試。如果堅持要取代自主招生的筆試,那麼它就要按照與復旦大學“千分考”相近的水平來命題,這顯然偏離了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作為高中畢業考試的要求。幾所高校最近也都表示,明年本科自主招生暫不採用學業考成績。但是,學業考的推行無疑可以收縮自主招生考試的範圍。如果在恪守考試基本定位的前提下能減免另一場考試,當然是一種成功,但是如果為了減免另一場考試而不惜對考試的基本定位有所挫傷,那就寧可多一場考試。

       至於通過學業考檢測高中教學,更加需要深入分析。例如,某高中學業考不及格率很高,當然可以反映該校教學沒有達標,但是卻不能依據兩所高中得A率的差異,來評判它們教學水平的高下。因為學業考命題是定位於基本要求的,如果考題不是足夠地難,就不能進行“優秀”層次的比較。今年的學業水平考試,已經出現了學校之間得A率的激烈比拼,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前些年有些地方曾經實施過高中會考,後來被取消了,原因據説就因為 “它的成績不能顯示重點高中的優勢”。事實上現在的示範性高中,理應在比學業考高得多的層次上展示他們的實力,即使某門課程學業考的得A率低一些,也不能説明什麼問題,如果它還斤斤計較于學業考的成績,本身就是十分荒謬的。

       教育界至今仍然有不少人認為自主招生終將全面推行而取代統一高考,也有人幻想用學業考來取代高考,這些設計都是不可行的。有人這樣概括當前面臨的困境:考試的“區分度高、難度大,增加學生負擔;區分度不高,難度不大,大學錄取又不合適用,這是個矛盾。 ”但是,作為學業水平考試,區分度本來就不應該是一個指標。我相信,比較理想的結果是,通過自主招生和學業水平考試,解放高分學生和低分學生兩頭,讓中間段位的學生參加高考。我們應該爭取實現這個目標,但是更應該選擇最現實的起步點。

責任編輯:魯楊

熱詞:

  • 高考
  • 考試
  • 減負
  • 高校
  • 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