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大學專業選擇冷熱擴大 浙大哲學本科畢業僅3人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3日 06: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製圖:蔡華偉

  2011年,浙江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生僅3人,中國美術學院報考人數約10萬人

  大學專業,這邊紅火那廂冷

  【核心閱讀】

  冷:區區3人,是浙江大學哲學系今年本科畢業生的總量;

  熱:2010年,超過6萬人報考中國美術學院,錄取率不到3%;今年該校開放網上報名,報考人數約10萬,再攀高峰。

  招生的天氣,有道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這邊,藝術專業枝繁葉茂,日暖晴煙,好一派繁華盛景。那廂,哲學專業寒風瑟瑟,秋雨瀟瀟,更添幾絲寒意。

  大學專業的冷熱溫差,在選擇日益自由的今天,加速擴大。冷門專業會一直冷下去,還是反冷為熱;熱門專業能否不減熱度,還是虛熱難除?冷與熱的背後,折射出什麼樣的社會心態?冷與熱的反差,又對中國高等教育發出怎樣的警示?

  【冷】

  “雖然只有3個人,卻是哲學系的勝利!”浙江大學哲學系系主任董萍教授如是説。

  今年,浙江大學5000多名本科畢業生中,出自哲學系的只有3人,僅為往年的1/10。一時間,哲學專業如秋風中的枯枝,寒意逼人。

  消息一齣,立即引發議論紛紛。嘆息者有之:哲學沒有實際用場,已經不吃香了;質問者有之:是不是我們發展得太快,把哲學弄丟了;建議者有之:必須改變哲學身上的“弱勢學科”烙印……

  哲學,真的深陷困境了嗎?

  自主選專業,“哲學三巨頭”留守

  “他們都是志願研究哲學的學生,沒有任何‘被哲學’成分。”董萍介紹説,之前,浙大哲學系每年本科畢業生保持在30人左右,但大部分是因“服從分配”而被調劑到哲學系來的,這樣的“拉郎配”往往導致學生不滿,教學質量也不佳。

  從2007年開始,浙大按人文、社科、理、工、信息、農、醫等學部實行大類招生,一年多的通識教育後,人文學院學生可自主選擇諸如新聞、歷史、哲學等專業方向,其中3名學生申請了哲學系。

  當時第一個報名哲學系的惠春壽同學説:“剛進大學時,並沒有清晰的專業意向。在通識教育中修讀哲學課時,發現自己對哲學很感興趣,就堅定信念要讀哲學。”

  “哲學三巨頭”從此成為學校論壇裏形容他們的專有名詞。畢業後,三巨頭中,1人保送本校哲學系碩博連讀,另2人被保送至其他高校就讀哲學系碩士研究生。

  “除2007年外,接下來四屆的人數保持在10名左右,趨於穩定,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前哲學系的招生現狀。”董萍告訴記者,隨著大學生擇業觀日趨功利化,以哲學為代表的人文社科類學科被稱為“冷門專業”,學生數量一直有限。

  興趣服從就業,選擇哲學不容易

  選擇理想,還是選擇出路?這個問題讓很多學生和家長困惑。

  “本科出來工作不好找,讀完研究生會好點。”浙大哲學系研一學生盛寧説,哲學系學生通常的發展路徑是:本科畢業後,繼續升學,讀研讀博,最後進高校當老師,或者考進社科研究單位。

  2009年,浙江工商大學規劃建設綜合性大學,新建哲學系,成為浙江第二所擁有哲學系的高校。第一批18名學生,多半是被調劑進來的,對自己專業的就業前景,大部分同學並不看好。

  浙江工商大學哲學系主任宋道發有些無奈:“哲學系本科生幾乎沒有直接對口崗位,只能和中文、新聞等專業‘搶飯碗’。”

  相比較而言,工科生在就業上的優勢更為明顯。今年6月初發佈的《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0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最高的專業門類是工學(93.3%),最低的是法學(86.7%)。畢業半年後,工學畢業生的月收入達2953元,僅次於經濟學。

  “現在就業壓力這麼大,讀工科容易找工作。”家住杭州學軍中學的李阿姨説,今年夏天填報志願時,從小熱愛哲學的兒子最終“聽話”地報考了浙大的工科大類。

  興趣服從就業,學生和家長最終還是把“選票”投給金融、建築等熱門專業。董萍認為,功利主義的氾濫,影響了專業取向,專業的冷熱現象愈演愈烈。

  找準定位,哲學也能成“熱門”

  人們真的遠離哲學,放棄哲學了嗎?事實並非如此。

  “真正喜歡的東西才能學得進去,用得出來。”溫州籍哲學系學生李豐澤説,雖然家人在經商,但他們並沒有強迫自己學習經管專業。而李豐澤恰恰是在研究中國現代哲學人物時,看到了他們身上“經世致用”的特點,激發自己經商的興趣。

  他介紹説,現在溫州的很多家庭“富而好禮”,把剛滿學齡的兒童送到學者南懷瑾創辦的太湖大學堂去接受啟蒙教育。

  另一個頗有意味的現象是,現在人文學科的許多研究生來自理工科專業,且生源相對充足,這和本科生源形成反差。在思想成熟、意志獨立之後,還是會有不少人願意選擇“仰望星空,審視內心”。人文學科和理工學科相輔相成,可以培育出更加優秀和全面的人才。

  高校也在努力探索。南開大學在2009年開始探索哲學系的招生方式,舉辦哲學夏令營來消除中學生對哲學的認知誤區,安排了一系列美學、邏輯學等深入淺出的講座,讓學生感受哲學智慧,感受哲學之美。

  為了鼓勵學生按照興趣選專業,浙大計劃進一步推進大類招生教學改革。浙大本科生院執行院長陳勁表示:“學校對文史哲、力學、地理地質學等專業進行保護,即使只有一個人選仍將開課。”

  上海交通大學熊丙奇教授認為:“目前專業冷熱兩重天的根源是行政治校,很多高校不按教育規律辦事。一些熱門專業並非能夠在就業上真‘熱’。一哄而上開設所謂的熱門專業,結果千校一面,導致就業結構失衡,或者一味擴大學科建設,導致學生專業能力不過關,使得大批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高校還是應找準自身定位,各有側重,這樣才能把哲學等基礎學科建成獨一無二的‘熱門’。”

責任編輯:朱心蕊

熱詞:

  • 哲學系
  • 藝考
  • 本科畢業生
  • 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