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謝振華:如何為他們修繕“人生護欄”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8日 10: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一個3000人的村莊,有100多個青壯年在外地因搶劫入獄——溫江村,這個地處廣西天等縣上映鄉的偏僻山村,正以“砍手黨村”的“名聲”為外界知曉。從這裡走出大山到廣州、深圳闖世界的年輕人,不少選擇以搶奪他人財物的方式在城市立足。

  這令人震驚,更讓人沉思:是什麼魔障,讓這麼多年輕人,走上了這條灰色的不歸路?

  溫江村屬大石山區,地少且瘠,缺水,只能靠天吃飯,貧窮逼迫著想改變自己未來的年輕人走出大山。讀大學,找一份體面的工作留在城裏的“捷徑”,已經越來越難走,更多年輕人更願選擇打工這條路進入城市。

  在驚嘆都市的繁華後,他們會發現,城市雖好,居大不易。和更早進城的父輩相比,他們更了解城市的魅力,也更渴求留在城市。然而,低學歷低技能,使他們只能從事那些環境惡劣、工資低、待遇低的工作。微薄的收入,難以滿足他們使用手機、上網等都市化消費。如果再遭遇歧視、欠薪等,更會心生怨懟。面對誘惑,面對不公,難免有人鋌而走險。

  貧窮絕不能成為犯罪的藉口。他們灰色人生的選擇,很大程度上與自身好逸惡勞有關;他們的違法行為,理當受到法律嚴懲。不過,當個體事件有了向群體現象擴散的趨勢,尤其是,當“打工苦,打工累,不如混混黑社會”這類黑白顛倒的價值觀漸成溫江村年輕人中流傳的順口溜、當新生代農民工的犯罪案件約佔到全國城市刑事案件的1/3時,社會管理者應特別警惕“溫江村現象”的生長蔓延。

  溫江村年輕人的迷失,某種程度上也是當下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困境的一個極端縮影。目前,“80後”、“90後”的新生代農民工已超過1億人。在工業化、城市化高歌猛進的當下,基本不懂農活的他們,回不去也不願回到鄉村,技能所限也讓他們很難融入城市。遊走在城鄉兩端,他們的人生變成既回不去又留不下的“夾生飯”。他們比其他人更需要“人生護欄”,然而,社會保障和救濟渠道的缺失、城鄉文化的衝突、常年被邊緣化帶來的道德畸變、貧富差距産生的心理失衡、市民的歧視與都市的誘惑,讓“護欄”失修。

  正因此,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的中國,應該正視並解決好這一問題:新生代農民工犯罪的土壤與催化劑,如何消弭?走出灰色人生、走向陽光地帶,社會如何給他們更多助力?

  宏觀層面,創造一個平等的成才環境最為關鍵。要打破現有城鄉二元體制,融化戶籍堅冰,消除身份限制;要制定完善保護農民工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並落到實處;要統籌城鄉發展,著力發展縣域經濟,創造條件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微觀層面,人人都可為他們的未來出力。正是有意無意的歧視,讓他們成為城市裏的陌生人。對他們的勞動,市民應當給以尊重。比如面對快遞員、服務員、保安人員時,少一些鄙夷漠視,多一句問候感謝,或許可讓隔閡漸融。

  畢竟,新生代農民工的未來,關乎整個社會的未來。(謝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