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週刊]本週視點:“好人”的困境(20110903)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3日 23: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11834ab6c9c74667df3f25809c6ac352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新聞週刊):上菜市場要帶秤,怕人家缺斤短兩;上超市要帶化學測試劑,以免東西裏頭有問題。這是人們日常生活當中的調侃。那麼,做好事還要自帶攝像頭嗎?這可不再是調侃了,而是本週《人民日報》的一個標題。事情發生在江蘇如皋,一名老太太摔倒在路邊,路過的大客車司機見狀停車去攙扶老太太,沒想到被老太太指認為是撞倒自己的那個司機。事情鬧大了之後,幸好大客車上還真裝有攝像頭,將這一切非常清晰地拍了下來。於是,總算是還了司機一個清白。聽過這故事我們還得反問一句,如果沒有這攝像頭呢?近年來這樣的事可不少,從彭宇案到許雲鶴案屢屢拷問著人心,我們是怎麼了?還能做好事嗎?《新聞週刊》本週視點關注越來越難做的好事。

  本週視點:“好人”的困境

  短片一:被“誤會”的好人

  26日中午,江蘇南通如皋市警方接到報警,稱一輛大巴車在立交橋上撞倒一名騎三輪車的老人,然後逃逸,車牌號是蘇F29171.

  老人的兒子:(是誰報的警啊?)報警是我報的 (你當時是怎麼知道這個情況的)有人打電話給我,説我母親給車撞了(被什麼車啊)大客車啊

  老太太:公共汽車過來,我就倒下來。倒下來了 他把我拉起了( 他把你拉起來了) 嗯,當時他問我不要緊吧 我就説不要緊 當時以為沒事

  被撞的老人姓石,就住在不遠處的閘口村,老人一口咬定,撞倒她的是那輛牌號為蘇F29171的大巴車。而當警方找到“肇事車”時,司機殷紅彬對交警描述的情況,則和石老太太完全相反。殷紅彬説,自己和乘務員下去是攙扶老人,怎麼變成了肇事者呢?當時還有四名乘客留下了電話,願意為他們作證。雙方各執一詞,警方調取了大客車的監控錄像。

  監控錄像:看,這裡這裡,這是她的腿,這是頭

  南通汽運集團飛鶴快客分公司駕駛員 殷紅彬:我到橋上的時候,就發現前方有一個女的,有一個人騎著一個三輪車就倒下來了。我就往前面跑了一點,一看還沒起來,我就説,趕快停下,我叫乘客別下來,我們下去,跟乘務員下去把這個人,把她扶到邊上去的。

  乘務員鬱維貞:在我們前面好幾輛車子過去了,都沒有停下來。我們跟駕駛員兩個人下去扶她的時候,她就在説,哪個好心人幫幫忙把我扶起來。

  乘客:駕駛員和售票員兩個人下去把那個老太太,就把她攙到那個路邊上去了,把那個三輪車推過去了。
  記者:他們是下車做好事去的。
  乘客:對的,是的。

  南通如皋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隊石莊中隊中隊長 朱海軍:後來我們幾個辦案人員通過錄像回放 發現這輛28917的大客車 他駕駛員和乘務員發生交通事故以後 下車是去做好事的 和當事人和群眾的報警 以及走訪的情況是不相吻合的 在大客車上也沒有發現任何碰撞的痕跡。

  監控錄像的顯示,殷紅彬的確是做了好事,而在媒體的報道中,這次“誤會”的經過也被慢慢還原:在老人被撞倒後,她的兒子向村民詢問,一個婦女説“有公交車司機扶起老人,但沒看到是誰撞的,可能是公交車”。另一個村民則説公交司機下來攙扶,然後就開走了,自己也沒攔住他。聽了村民們的話,老人的家屬更加覺得,就是公交車撞倒了她。

  老人的兒子:肯定是(有車)把她刮倒下來了 肯定不要懷疑,因為講是當時在 把她扶起來 然後大客車也走了 當時這個情況我們覺得肯定是大客車(撞的)

  “不是你撞的,幹嘛要去管”,村民們的“推斷”,把事件推往了一個完全相反的方向,而老人受傷後受到驚嚇,也慢慢把周圍人的話當成了真的。於是,殷紅彬從一個助人者,變成了肇事者。警方公佈結果後,網友們卻並不平靜,“如果沒有攝像頭呢?”“攝像頭比人有良心”“應該追究誣陷救人者”,石老太太一家陷入了輿論譴責中,他們也向殷紅彬表示了歉意和感謝。

  石老太太的兒子:殷師傅做了好事,把她扶了起來,假如沒有把她扶起來,她一個人躺在那,也會有危險,所以真的感謝他。

  南通汽運集團飛鶴快客分公司駕駛員 殷紅彬:所有的車輛 GPRS 3G 都裝得很齊全 我們這次如果沒有這些鐵的證據 這個事情是比較麻煩一點。

  29日下午,老人的兒子給殷紅彬他們送來了錦旗,上面只有簡單的4個字“感謝好人”。而這距離他被稱為“肇事者”,不過三天的時間。如此戲劇性的變化,靠的卻都是車頭的那一台攝像機。

  南通汽運集團飛鶴快客分公司駕駛員 殷紅彬:當時不管是誰啊,也不會想得太多 救人第一呀,後來我從公司過來的時候心裏有一點點壓抑,做好事怎麼那麼難啊,我很善意的舉動,還引來了小小的麻煩,但是我也不感到後悔,誰都會這樣做的,對吧。

  白岩松:攝像頭還給大客車司機清白之後,老太太的兒子給司機送上了一面錦旗,上面四個大字"感謝好人"。其實有人説,應該寫成"感謝攝像頭"才對。現在面對老太太,大家的看法不太一樣,有人認為要因誣告而付出代價,有人認為要寬容,還有人不關心老太太,而是關心自己。為求自保,成都一個汽車論壇的版主購買了一個汽車黑匣子,也就是行車記錄儀,沒想到在論壇裏是反響強烈,大家要求團購,目前已經接近了八百台。人們強調,我們願意幫助別人,但得先保護自己。面對著保護自己的行動,我們該抱怨嗎?過去幾年的一些案件又該提醒著我們什麼呢?

  短片二:
  八月三十一日,主持人孟非發表了一篇名為《寬容未必結出善良之花》的博客,他針對幾天前發生在如皋,做好事差點被冤枉的事件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誣告者必須受到相應的處罰和譴責。在當天主持的《孟非讀報》中,他也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孟非:誣告他人的人因為對這個社會的公共道德 公共秩序和人們的心態造成了惡劣影響,這樣的人必定應該受到懲罰 至少也是道德的譴責

  孟非之所發出這樣的觀點,和他2006年曾報道過南京“彭宇案”不無關係。當年《南京零距離》曾對這一轟動全國的事件做過詳細報道。2006年11月20日上午9點20分左右,當時在南京一家通訊公司的彭宇,乘坐83路公車在水西門廣場站下車。看到一位老太太跌倒,於是上前去扶她。

    彭宇:我就這麼走了兩步把她給扶了起來。然後那個老太太當時就説謝謝你啊,謝謝你小夥子

  扶起老太太后,彭宇和另一位做好事的陳二春一起將老人送到了醫院。彭宇認為自己是在做一件好人好事。然而,徐壽蘭老人卻有截然相反的説法。在醫院被檢查出脛骨骨折後,徐壽蘭老人當場指認自己是被彭宇撞倒的。

  徐壽蘭老人:你撞我,把我撞倒了,要不我找你幹什麼,我為什麼不找別人呢?你撞到我,我不找你嗎?我不是瞎冤枉他,我不看到他,我就能瞎講話了嗎

  徐壽蘭老人及家人要求彭宇承擔數萬元醫療費,被拒絕後將彭宇告上了法庭。2007年9月3日,鼓樓區法院一審判決認為本次事故雙方均無過錯,按照公平的原則判決彭宇付受害人損失的40%,共:45876.6元。

  法院宣判同期:如果被告是做好事 根據社會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實經過,並讓原告的家人將原告送往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被告並未做出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

  南京市民:我的感受很複雜,很複雜,確實很複雜,這不是一言兩語能表達出來的

  南京市民:別人很少要管閒事了,對不對。本來是出於好心,反而弄得一身,心裏非常不舒服。而且還弄得打官司,還要賠償那麼多的錢

  最後,彭宇案雙方當事人在二審期間達成了和解協議。“彭宇案”雖然已經過去幾年了,但是這一事件帶來的影響卻還在發酵。彭宇的名字已經成了這類事件的代名詞,不斷的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裏。(一組報頭,“天津彭宇案”)8月22日,上週一。被稱為“天津彭宇案”的許雲鶴案二審首次開庭後,原告王老太在家人推著的輪椅上離開了法院。在他們身後,除了追逐的各路媒體記者,還有很多來參加旁聽的市民。在各方證據不足尚待調查的情況下,旁聽的市民卻一邊倒地支持著許雲鶴。

  現場:天津市第一中級法院:大家對老太太的質問

  市  民:希望你通過這件事能夠成熟起來,還要保持那種善良心,遇到這事,就是寧可相信還會有,你也要去做,我們都要去做,不然的話我們社會怎麼進步。
  許雲鶴:跟您説,我可能忍不住,真的會管的。

  在許雲鶴案的一審中,天津紅橋法院稱不能確定小客車與王老太身體有接觸,也不能排除小客車與王老太沒有接觸。並認定王老太違法跨越隔離護欄,判決許雲鶴承擔40%的民事責任。賠償108606元。法院的判決理由之一,是“車主許雲鶴發現王老太時只有4、5米,在此短距離內作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發現車輛向其駛來,必然會發生驚慌錯亂,其倒地定然會受到駛來車輛的影響。

  天津市民:當事人要求説因為被撞而需要賠償。最後法院不知道莫名其妙最後設定出來一個“當事人被嚇”而要賠償。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 馬懷德:這個事實認定和他適用法律本身我個人認為是有一定問題 因為無論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行政責任法的規定 侵權責任的産生 往往都必須建立在侵權人有故意或者過錯的前提下

    “許雲鶴案”和“彭宇案”有很多類似的地方,案件雙方都各執一詞,都證據不足。為了尋找能夠證明自己的證據,原告王老太太的家屬和被告方許雲鶴都一直在尋找證人。

  白岩松:是不是一次又一次類似的案件就會讓人心冷漠、事不關己高高挂起呢?更多的案例顯示這並不是這樣。如皋的大客車司機救人,售票員接到了問詢電話的時候,車上十幾位乘客情緒激動,説"別擔心,到車站我們給你們作證。"最後,四名乘客留下了電話號碼。28號在武漢,發生類似情況然後被誣陷的好人是一位電動車的司機,本來後來他都覺得這事太纏了,我乾脆賠200塊錢私了得了,素不相識的陳老師看他錢不夠又掏了80準備幫他結賬,但目擊者舒女士卻極力反對,明明是老太太自己摔的,為什麼要私了?年輕人以後還敢做好事嗎?一起又一起這樣的案例,激起一次又一次人們心中更大的漣漪。看樣,我們社會也該像舒女士一樣,維護正義的尊嚴與好人的清白。

  短片三:離開雷鋒的日子

  2011年新年第一天,深圳高三學生羅煒和周天成在經過 國威路時,看到一位老太跌倒路邊。

  羅煒:當時老人滿臉是血。

  周天成:老人家在你身邊摔倒,你肯定不會想那麼多,第一反應就是把她救起來。

  兩位中學生將老人送到醫院,還墊付了醫藥費,在聯絡到家人後也沒有立即離開,而是一直護送回家

  周天成:我回去之後,兩種極端我都沒有想過。一個是他們説會不會被騙,一個是被獎勵。我都沒想到,當時就當成一件普通的事,新年第一天嘛。

  沒想到,一件普通的事感動了深圳。他們不僅獲得了深圳市見義勇為基金會一人一萬的獎金,羅湖區教育局還興師動眾召開了“助人為樂陽光好少年”表彰大會。

  同學:扶老人引起這麼大的轟動,我覺得是社會太缺少這樣的人。

  深圳重獎“舉手之勞”,是不是小題大做?或許“助人為樂”本身更需要“陽光”。在此之前,福田區一位老人在自己居住的小區 面朝下跌倒,在20分鐘的時間裏只有圍觀無人攙扶,最終被活活憋死,這一天是老人78歲的生日。

  華南師範大學理論部 談方教授:不管是誰,你見到有老人摔倒,你大膽去攙扶,攙扶由此打的官司我們免費律師給你打官司,你如果真的是敗了,我們給你賠償金額。不管多少,有人問我們設不設上線、下線?我們不設。

  創辦了中國好人網的談方教授,在今年3月5日雷鋒紀念日這一天,啟動了“攙扶老人風險基金”,並捐出第一筆 兩萬元。

  華南師範大學理論部 談方教授:有人就説,這個也設個基金嗎?我説是,我們也不想設,但是不設不行,我們通過設立這個基金來呼喚,來喚醒更多的人來關注這個事情,來化解這個風險,來讓這個基金最後不起作用,甚至完全取消,那才是我們最終要達到的這個目的。

    運行半年,攙扶老人風險基金已經有了60多位律師志願者,接觸了三起類似事件,但是其中兩起的當事人和家屬,最終選擇放棄法律維權。

  華南師範大學理論部 談方教授:我們的社會缺乏強有力的這種見義勇為的保障和救助機制,而是去靠當事人自己去承擔,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到處去碰壁。

  深圳重獎和廣州基金,都在用“揚善”的方式修補社會創傷。不論是當年的雷鋒精神、現在的道德楷模,也在弘揚社會正氣。但是要想真正走出“好人困境”,還需要從法律框架內尋找答案。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何兵教授:第一法律是怎麼説的?法律説誰主張誰舉證,原告説他撞的,被告説我沒撞,這個時候法律上很清楚,要求原告有優勢證據,原告的證據如果比被告不多的話,那原告就輸了。

  在何兵教授看來,目前欠缺的不是法律而且對法律基本原則的堅持,“誰主張誰舉證”,如果原告不能充分舉證,又何談被告的“肇事”與“賠償”?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何兵教授:法官推理的時候要考慮社會善良風俗,這就是民事法裏面説的要善良風俗。你這樣推,如果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扶人家呢?你扶人家了就是你撞的,它一定會導致一種客觀結果,那我不管了,所有人都不管了。推理的時候需要進行一些政策考量,把社會導向善。

  “善良風俗”也稱“社會公德”,是人們普遍認可並遵循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判斷。對於出手行善之人,法官的判案邏輯需要考慮“善良風俗”,更要追求“向善”的社會效果。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何兵教授:我確實一直在希望我們最高法院以恰當的方式,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它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至少我看它有兩種,第一種選擇一個典型性判例,如果判決結果正確的話,直接登在最高法院公報上,然後通過媒體反復宣傳,這是一個。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直接制定司法解釋,那也可以解決。

  中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衰老,沒有地位和身份之分。什麼時候,攙扶老人變回一件普通小事;什麼時候,出手之時不必顧慮重重;什麼時候,助人為樂變回快樂簡單;我們才能真正走出好人困境。

  白岩松:救人難,救老太太更難,這似乎是一種現實,也因此有人創造了新的調侃,"防火防盜防老太",稱老太是殺傷性武器,千萬要遠離。這當然只是一個玩笑一般的調侃,但其中也藏著一種無奈,還是回到江蘇如皋,大客車司機殷紅彬事後説了這樣一段話,"這其實是非常普通的一件小事,如果摔倒在那兒的是你的媽媽,旁邊的人都走過去,熟視無睹,沒有人去扶她,你會怎麼想?換位思考一下,你肯定會上去幫忙。"聽了司機這段話,我們又該怎麼想?

 編輯:張雯

責任編輯:劉岩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