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寧遠: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改變唯GDP論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3日 08: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對比全球不同情況的經濟體,可以看到高收入國家的NDI(國民可支配收入)通常大於GDP,而欠發達的國家NDI一般小於GDP。若是NDI沒有辦法提高,則持續發展GDP無意義。

    人民日報海外版消息説,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近日表示,世行將借助自己的經驗,幫助中國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調整增長方式,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據説在今年7月世界銀行就將GDP世界第二的中國調整為中等收入的國家了。而中等收入的國家要進入高等收入的國家,全球雖然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卻有更多失敗的案例。比如最容易拿來説“中等收入陷阱”的例子就是拉美等國。

    但世界銀行是不是有經驗幫助中國進入高收入的國家,應該打個問號。拉美等國在中等收入的時候,也是世界銀行開出的藥方,結果拉美等國不僅沒有成為高收入國家,相反還在上世紀70年代後一直落後於亞洲四小龍;而從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來説,更是輸給了後起的亞洲四小虎和新世紀以來以中國製造崛起的中國。

    高收入國家是所有經濟體發展的目標,但如何實現?尤其像中國這樣人口眾多的大國是前無古人的。西方路徑未必能完全複製,東亞等其他國家的路徑可能更不現實。

    未來將如何?此刻的預言可能是蒼白無力的。但有一點卻可以完全肯定,而且應取得高度共識——即中國想成為高收入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必須改變,要把唯GDP增長論,改變成為國民可支配收入(NDI)的增長觀。

    在國民經濟運行的過程中,GDP經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就形成了NDI,國民生産總量並不等於國民可支配收入總量。對比全球不同情況的經濟體,可以看到高收入國家的NDI通常大於GDP,而欠發達的國家NDI一般小於GDP。

    從這個角度説,高收入國家一般來説是消費拉動經濟發展,因為財富都在國民手裏;而低收入國家一般都會是國家主導經濟發展,是國家投資或者國家主導的外貿體系推動經濟發展——因為低收入國家的老百姓手裏基本沒有什麼可支配的收入,該國的經濟發展基本是由國家出面集中全民所有進行經濟建設,從而無法導致NDI高於GDP。

    當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程度並不一樣,也不是説GDP大於NDI就一定是不合理的經濟結構。任何後發國家都經歷過GDP優先的戰略。但這不是可持續的,因為國家發展GDP,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提高NDI;若是NDI沒有辦法提高,則持續發展GDP無意義。

    從中國的歷史中也可找到許多“中等收入陷阱”的例子。比如漢朝經過文景之治後達到了鼎盛。但隨着漢武帝“開邊意未休”的自我膨脹,國家經濟政策從黃老的無為而治,變為以鹽鐵官營、酒類專賣及均輸、平準、統一鑄幣等一系列由國家出面掌握經濟命脈的政策後,漢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而後朝,無論是唐自李林甫的集權中央經濟政策的轉變,還是雍正之後改變清初康熙的永不加賦的政策,都導致了這樣的歷史周期。在這樣的周期裏,國家收入可能還會多一點,但國民收入卻少了很多,國家盛極而衰就開始了。

    □陳寧遠(上海 財經評論人)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國民可支配收入
  • GDP增長
  • NDI
  • 中等收入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