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央視網評:“8毛門”原來只是我們希望的“真相”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6日 08: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陳方

  “8毛門”近日波瀾又起。9月14日《南方日報》報道,中秋節陳先生帶孩子前往廣州復診,孩子情況也比較嚴重。消息很快在網絡發酵,網友很快印證了患兒現住在廣州兒童醫院新生兒外科54床。

  孩子的病情到底出現了什麼情況,目前媒體還沒有進一步確認。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陳先生之所以強調帶孩子去廣州“主要是學習洗腸”而非“孩子病情加重”,是因為此前他對媒體稱“用8毛錢治好10萬元病”。在這一事件中,孩子成了陳先生和醫院博弈的一粒“棋子”。

  “用8毛錢治好10萬元病”,這一事件被媒體傳播引起網民圍觀時,圍觀的背後瀰漫著的是對醫院不信任的社會情緒。在醫院逐利、醫生收入普遍與科室收入挂鉤、醫患糾紛不斷的現實背景下,用8毛錢治好10萬元的病,這一事件恰好能印證醫院的“無良”。然而從目前來看,“8毛錢治好10萬元病”並非“真相”,而只是一個符合公眾期待的“真相”罷了。當孩子病情加重進而復診的消息傳播開來時,公眾對此前陳先生的“堅持”的做法,實在是五味雜陳。但無論如何,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無論是陳先生還是圍觀者的公眾,都不應該以犧牲孩子健康隱瞞孩子病情為代價,以此來“印證”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真相”。

  由於“8毛錢治愈”事件的傳播,已有相似病情的新生兒家長在醫生建議做手術時選擇拒絕,因為很多家長相信了“8毛錢治愈10萬元的病”,所以他們更加不再相信醫生。但如今看來,“8毛錢治愈”只是陳先生的一面之辭,而且陳先生的孩子確實又復診住院,這説明“8毛錢治愈”只是我們的“幻想”。在醫患關繫緊張的現實背景裏,一些醫生確實會做出“不道德”的事情,但在生死關頭,我們是不是還是應該相信醫生,相信專業判斷,而不要輕易做出所謂的道德判斷耽誤病情?

  我們當然不應該用道德判斷去評價患兒家長們為了維護正義而耽誤孩子的病情,家長們的拒絕中凝聚著他們對醫院不信任,而這種不信任從哪來?無非是因為醫院長期以來的“不道德”所結下的惡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説,“醫德歸醫德,科學歸科學”,我們並不能因為醫德的淪落而完全不相信醫生對病情專業的判斷。

  當“8毛錢治愈10萬元病”的消息傳播時,它加劇了患者與醫生信任鏈條的斷裂,後果是更多患兒家長開始抗拒醫生的建議。而當我們發現“8毛錢治愈”只是一廂情願的“幻想”,陳先生的孩子不得不繼續入院復診時,現實中這不幸的一棒似乎又在一定程度上又彌合了患者與醫生不信任的鏈條。當更多家長看到陳先生目前的遭遇後,他們或許不再像最初那般抗拒醫生的收入建議,他們可能會更傾向於醫生的專業意見。

  然而,無論如何這都不能算是醫生的勝利。撕裂患者與醫生間信任鏈條斷裂的是醫德的淪喪與醫院過分逐利的慾望,那麼若想修復這條信任鏈條,唯有從修復醫德重塑醫院公益性入手。我們並不能指望靠類似陳先生這樣的“判斷失誤”來緩解醫患之間的矛盾。從這個角度來看,“8毛錢治愈10萬元病”只是我們所希望的“真相”這一案例,也有著一定的標本價值。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8毛錢
  • 治病
  • 對醫院不信任
  • 信任鏈條斷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