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嬰兒治病10萬元"對陣"8毛錢 醫生為何總被質疑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5日 08: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鼓勵醫生靠技術獲得合理收入,徹底剷除過度醫療的制度土壤,讓醫生走出信任危機

  近日,有媒體報道:深圳一名患兒因無法排便在深圳市兒童醫院就醫,被診斷為先天性巨結腸,醫院拍了十幾次X光片,並稱需進行高達10萬元的手術治療。但轉至廣州市兒童醫院後,醫生僅開了8毛錢的石蠟油就治愈了。

  針對這一事件,深圳市兒童醫院作出回應:8毛錢只是暫時緩解了孩子的症狀,目前還不能確診已經治愈,患兒仍不能排除先天性巨結腸的可能。所謂“8毛錢治好病”絕對是誇張的説法,“10萬手術費”也純屬虛構。另外,患兒做胸腹平片及鋇灌腸是診斷必需的檢查,其實患兒只做了一次X光檢查,是在一段時間內對體內各個部位進行動態影像,所以出了十幾張片子,而並非家長所説的拍了十多次X光。

  目前,醫患雙方各執一詞。事實真相究竟如何,仍有待進一步調查。但是,深圳市兒童醫院的回應,至少讓公眾聽到了另一種不同的聲音,這對於還原事實真相具有重要價值。

  眼下,質疑醫生似乎已經成為公眾的習慣性思維。只要發生醫患糾紛,人們總是下意識地譴責醫生無德。而媒體也總是“順應民意”,“一邊倒”地炮轟醫院、質疑醫生。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中,醫生往往有口難辯,即便是被誤解、被冤屈,也很難獲得理解和同情。於是,公眾在宣泄中得到滿足,媒體在娛樂中賺足“眼球”,誰也不再追問事實真相,醫生成為“沉默的羔羊”。

  我國古代有個“疑鄰盜斧”的故事。一個人的斧頭丟了,便懷疑是鄰居偷的,因此覺得鄰居的一舉一動都很可疑。有一天,忽然找到了斧頭,便覺得鄰居不像是偷斧頭的人了。在醫患關係方面,也是如此。由於醫學的複雜性遠遠超越了普通人的生活經驗,理解很多醫學問題,往往需要專業知識背景,而不能僅靠直覺判斷。如果盲目懷疑,難免會犯“疑鄰盜斧”的錯誤。

  應該承認,絕大多數醫生是有道德底線的。少數人存在過度醫療問題,主要與醫療體制有關。長期以來,由於政府投入嚴重滯後,公立醫院實行自我創收、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在醫療價格體系嚴重扭曲的狀況下,醫生因無法靠合理診治獲得收益,不得不採取多檢查、多開藥的方法,以獲得經濟補償。於是,百姓逐漸對醫生失去了信任,甚至産生了嚴重的情緒對立。一旦發生糾紛,醫生自然就會被“千夫所指”。這就是“塔西佗陷阱”,即當一個部門或群體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説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説假話、做壞事。

  事實上,醫生能否走出“塔西佗陷阱”,主要取決於醫療體制改革的力度。倘不革除體制弊端,而僅靠醫生的道德救贖,就很難徹底扭轉被動局面。這正如在一池污泥濁水中,讓大多數魚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幾乎沒有可能。惟有讓“一潭渾水”變成“一池清水”,才能使“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當前,公立醫院改革的方向是回歸公益性。而回歸公益性的重要標誌,是醫生能夠根據病情採用適宜技術、適宜藥物治療疾病,而不是根據經濟收益選擇治療方法。這就需要加快醫療體制改革,建立科學的收入補償機制,鼓勵醫生靠技術獲得合理收入,徹底剷除過度醫療的制度土壤。惟其如此,醫生才能真正走出信任危機。

  眼下,公立醫院改革已“破冰”,醫患之間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信任,而不是懷疑。可以預見,當醫療體制弊端革除之後,醫生必將重獲百姓信賴。(白劍峰)

責任編輯:郭思宇

熱詞:

  • 醫生
  • 對陣
  • 嬰兒
  • 鋇灌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