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馬紅漫:以市場思維助社保資金跑贏CPI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6日 09: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當下,只有在基金管理中注入更多市場化因子並構築起堅固的“防火墻”,才可能儘快扭轉社保資金屢遭通脹吞噬的尷尬。

  8月1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保部)發佈數據,2010年末,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工傷、失業和生育五項社會保險基金資産總額23886億元,其中85%為財政專戶存款。

  顯然,在高通脹經濟背景下,以銀行存款為主的投資方式難以實現社保基金的保值任務。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目前實行“統賬結合”制度,隨著各地近年來積極推進做實個人賬戶工作,社保基金規模日漸擴容。事實上,我國對社保資金的管理思路更傾向於“求穩”,《社會保險法》在正式公佈時也將擬議的“個人賬戶資金可採取市場化運行機制”等內容刪除。其實踐結果是,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收益率不足2%,遠遠落後於同期物價的上漲水平。顯然,我國亟待尋求社保賬戶管理的新途徑。

  從發達國家的操作模式看,歐美國家紛紛打開了養老等社保基金個人賬戶進入資本市場的大門,且獲得了良好的成績。

  例如,在過去15年間,瑞典養老金的年均名義回報率高達11.8%,扣除通脹因素後的實際回報率為8.5%;美國和英國分別達到10.6%和9.2%,實際回報率均為6.1%。在美國推出401k計劃後,如今,私人養老基金直接和間接的持股市值已佔其股票總市值的三分之一。

  不可否認,市場化並非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一本萬利。在本輪金融危機以及正在演繹的美債危機中,各國社保賬戶都不可避免地牽連受損。而在歷史上,日本曾規定公共養老保險金餘額儲備必須用於財政投資計劃,但事實證明這也是一項非效率的投資決策。

  其實,社保基金中的個人賬戶,是典型的私人産品,有進行市場化投資的合理訴求,而我國社保資金的相關管理創新工作也一直未有止步。證監會近日就明確提出,應借鑒美國“401k計劃”,實現養老金和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上周,社保基金已果斷攜百億資金抄底入市,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萎靡已久的市場信心。由此,國內社保基金與資本市場交集範圍擴大的趨勢隱現。

  但需要提及的是,社保基金身兼維穩的重任,市場化投資的首要目標是確保其基本保障職能的充分兌現,而非普通市場主體的“利潤最大化”。故而,在社保基金大規模試水資本市場之前,安全防範制度的構建工作不容忽視。

  具體包括,儘快明晰行政部門與賬戶基金管理者的定位,前者應承擔起法律框架突破與市場監督職能;而後者則應是專業的基金管理機構,進行高效率的專業操盤。

  另一方面,社保基金市場化運作後,健康的資本市場是其“跑贏CPI”的重要基礎。主管部門對於當前廣為詬病的內幕交易、老鼠倉等違規行徑當給予重拳打擊;而新股審核上市等制度也應得到進一步完善。

  作為老百姓的救命錢,社保賬戶資金的安全理應得到全方位呵護。當下,只有在基金管理中注入更多市場化因子並構築起堅固的“防火墻”,才可能儘快扭轉社保資金屢遭通脹吞噬的尷尬。

  □馬紅漫(上海 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