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畢曉哲:“三公”預算不如集中公開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8日 13: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7月6日,中國工程院發佈去年三公經費決算數據和今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2010年工程院實際支出489.18萬元。按照國務院制定的時間表,中央部門應於今年6月公開三公經費。除率先公開的科技部外,中國工程院遲到一週,而其他中央部門對此承諾則紛紛“爽約”。(7月7日《京華時報》)

  就在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錶決通過關於批准2010年中央決算的決議,經財政部匯總,2010年中央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三公”支出合計94.7億元。這標誌著中央實實在在地走出了“三公消費”走向全面公開的第一步。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部委層面的“三公消費”卻推進受阻,目前也僅有科技部(僅正式公佈三公經費預算不包括決算)及中國工程院響應了中央號召,其他60余部委“三公消費”依然在打“啞謎”。

  絕大多數部委未按時限公開“三公消費”,原因並不複雜。一者,公眾未免會猜測一些部委三公消費“水太深”,也或存在違法違規支出消費的問題,怕被問責遲遲不敢公開;二者,不排除有些部委會認為誰先公開誰吃虧,“等比自己有更嚴重問題”的部委先公佈了,自己再行公佈,這樣的輿論壓力會小些。於是,能拖一天算一天;三者,缺乏剛性問責支撐,即使不公開也沒什麼,也有“法不責眾”僥倖心理等,導致6月底公開“大限”到來之時,下屬部委依然我行我素。

  上述問題的出現,不排除是“三公消費”公開機制安排上不科學所致。“先中央,後部委”理論上行得通,但由於對部委的抵制和“扯皮”心態估計不足,也由於缺乏相配套懲戒舉措,出現“推一推動一動”,甚至“推也不動”的狀況實是必然。就此,筆者以為應從根本上改變舊的“三公消費”公開思路,由安排部委自發自覺主動公開,為由中央(可以由國家財政部)統一公開,由中央統一將所涉及部委三公消費具體情況統一公開。當然,不排除中央對個別部委“三公消費”情況也有不完全掌握的情況,但並不難解決。可以再行由部委主動向中央申報,對不主動申報者完全可以由審計部門、財政部門介入調查知悉。

  換言之,由中央統一公佈下屬部委“三公消費”情況和各部委自行公佈,兩者並不矛盾,甚至還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印證和上下監督關係。假設部委不積極公開,中央也會如約公開,最終,部委在無奈之下也只能選擇主動公開。這是公眾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實踐證明,由政府統一公開各部門預算情況尤其是“三公消費”情況是可行的。2009年,廣州財政部門就曾經在本級政府的統一安排下,主動公開了下屬各部門的財政預算,此舉在國內首開先河備受讚揚。但同樣是在廣州,由於2010年財政部明確規定,大預算由財政部門公開,部門預算由各部門自己公開,部門預算公開就變成了“部門自己的事了”,結果在2010年各部門預算公開效果“一落千丈”,市級部門財政預算公開的程度從100%驟然降至18.4%。以上事實説明,完全依靠部門自覺是不太靠譜的,敢於“單兵突進”的勇士畢竟是少數,與其“等著、靠著”部委像中國工程院那樣“自覺”,倒不如搞“釜底抽薪”式的由中央統一公佈。至少從目前來看由中央統一公佈下屬部委“三公消費”情況,應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模式。

(畢曉哲)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三公消費
  • 2010年
  • 部門預算
  • 啞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