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新京報社論:公開“三公”經費為何拖拖拉拉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8日 09: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三公”經費公開拖拖拉拉、遮遮掩掩,現在看來,首先是對公開的時間缺乏問責等硬性約束機制。應對各部門的拖延戰術,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制定明確的細節公開的標準。

  “三公”經費的公開是問題,如何公開更是關鍵。

  國務院三令五申,中央部門要把“三公”經費在6月份向社會公開。遺憾的是到昨日為止,除科技部、中國工程院、國家文物局等部門,絕大多數中央單位還沒有主動公開自己的“三公”經費。

  與此同時,北京律師李勁松向若干中央部門發函要求公開“三公”經費等信息,截至目前,李勁松共收到13個部門回復。其中,國家發改委等3部門認為該數據不屬於公開範疇,國家糧食局表達了謝意後稱將儘快回復,8個部門稱馬上公開。

  事實上,在6月底,財政部已經公開了中央單位2010年總的“三公”經費,這説明各中央單位的“三公”經費都是現成的,有什麼理由不能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公開拖拖拉拉、遮遮掩掩、扭扭捏捏,甚至要等到公民發函討要,實在與政府信息公開的規定相悖。

  遲滯、籠統地公開,無疑會架空“三公”經費公開的社會意義。如果有些部門再拖上幾個月公開,那麼,今年的“三公”經費也都花得差不多了。這樣的“三公”經費就可能無法被及時監督。

  部門“三公”經費公開究竟卡在哪?現在看來,首先是對公開的時間缺乏問責等硬性約束機制,也就是説“三公”經費公開雖然定在6月份,但如果有些部門不及時公開,上級部門也難以處理。

  另外就是,“三公”經費的公開缺乏具體執行的標準。

  這樣一來,一方面導致現在有些部門公開的信息過於籠統,不利於民眾監督。無論是財政部公佈的2010年中央部門總的“三公”經費支出,還是其他幾個部門公佈的數據,都只是簡單地列了公費出國、公車、公務接待三項費用的數字,既缺乏具體內容,也沒有詳細的解釋説明。如國家文物局去年的公務接待費是48.32萬元,在國務院要求壓縮“三公”支出的背景下,為何今年的公務接待費預算不減反增,成了151.85萬元?

  另一方面,也讓更多的部門心存僥倖,要等等看其他部門怎麼公開。這就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往往是中國工程院這樣的“清水衙門”率先公開“三公”支出,而那些“富裕”的部門則要觀察風向,避免一上來就成為眾矢之的。

  應對各部門的拖延戰術,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制定明確的細節公開的標準。就在7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要大力推進預算決算公開,擴大公開範圍,細化公開內容,特別是對“三公”經費支出等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內容要公開得更詳細。這也表明,“三公”經費公開不存在什麼方向性問題,關鍵還是中央各部門執行的時候,要按照怎樣的標準,公佈到哪一層面的細節。

  很多民眾或許可以接受,“三公”經費內容公開的細化有一個過程,但是,不能接受各部門以種種理由為藉口,不公開。

  “三公”經費公開如何,部門在做,民眾在看。希望已經公開的部門繼續修改和完善,也希望那些還沒有公開的部門,儘快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