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洪丹:高校招生掐尖別玩陰招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5日 17: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又是一年高考招生錄取時。每逢這時,頭疼的不僅僅是考生與家長,還有各個高校的招生組,也不僅僅是成績不佳為前途擔憂的考生,更有為挑選哪所高校犯愁的資優生。此前復旦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招生的“暗鬥”升格為“明爭”,復旦大學招生網站上貼出的一則《關於部分省市考生受騙修改志願的嚴正聲明》,驟然將國內名校為爭奪優秀生源而明槍暗箭齊施的招生大戰公之於眾,捅破了高校招生最後一層“窗戶紙”,也讓社會看到了這一領域的“潛規則”。

  高校招生掐尖原本無可厚非,優質生源是決定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但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逐年變味。在現行的制度下,學生和學校對分數高度依賴和斤斤計較,分數線也被認為反映了學校聲譽,代表了學校水平,更是一些人的工作業績。一旦分數上升到了業績乃至政績的高度,招生掐尖也就不僅僅只是“招生”而已了。拼狀元數,拼分數線,學校下任務、定指標、許重獎……承受巨大壓力的招生工作出現無序競爭,也就在所難免。於是,本該是社會道德表率的高校、名校,在招生中卻採取貶低對方、欺騙考生等斯文掃地等手段。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馮瑋作為復旦湖北招生組成員之一,幾天前連發16條微博,揭露了地方、學校為了“政績”等因素,強行干預高分考生的志願填報,將一些打算報考其他高校的高分考生“綁架”到北大、清華的情況。這不得不讓人發問,當今國內大學辦學以及整個教育理念到底怎麼了?

  一切以高分生源為先,這會導致對於教育結果的功利化評判和對於教育本質的功利化認知。其實,高分不等於優質,招收的高分考生多也不等於學校一流。大學的希望在於大學精神,大學精神寓于大學自治、學術自由的傳統之中。這些傳統使大學在擁有朝向未來的巨大發展潛力的同時,又得以在發展過程中始終作為向社會提供最具獨創性貢獻的智力權威機構立身於世。我們很難想象,如果一所高校在招生之初、在設立門檻之時,就以極端功利化的理念與不惜放下尊嚴的手段作為標準,那麼它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如何能贏得大學之精神,又如何能延續大學之希望。

  大學是一個創造社會理想的地方,大學的力行必須光明磊落、坦坦蕩蕩,起碼不應該挖空心思玩陰招。香港大學之所以能夠如此不費吹灰之力就招攬到如此多的內地優秀學生,除了外在的經濟因素吸引高分學生之外,更重要的無疑是良好的教育理念、大學精神、優質師資等等內在的大學品格。他們以不斷提高自身外在與內在的魅力來吸引生源。但顯然,內地一些高校並沒有找準提高競爭力的核心價值。高校不妨問一問自己:我們的社會,究竟需要怎樣的大學?需要怎樣的榜樣?一個分數政績化的機構,抑或,一個文化傳薪人、社會守望者。如果是後者,那麼請從最基本的“尊重”二字做起。(洪 丹)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招生
  • 高校招生
  • 招生組
  • 高校教學
  • 掐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