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娜玫:"到西湖看海"拷問"城市的良心"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3日 15: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報載,近日,有網民在網上發帖“有圖有真相”地講述各自城市因暴雨發生嚴重內澇的情況。如一張浙江杭州“水漫金山”照片在微博上被網民瘋狂轉載,從圖片上看,建在湖面上的九曲回廊都已被水淹沒了,以致杭州網民調侃道:“傳説今天在杭州最浪漫的事,就是帶著你心愛的人去西湖邊看海!”(6月22日《珠江晚報》)

  何止是“到西湖看海”,還有“到武漢大學游泳”等,這些城市“逢雨必澇”的背後,雖有極端天氣等客觀原因,但竊以為,更多的是與城市開發建設“急功近利”和“盲目擴張”不無關係,值得考量。

  事實上,每年進入五六月份,罕見暴風雨強勢來襲,暴雨積澇,已成為杭州、武漢等南方城市的頑疾。如小街巷變“水浸街”、小區變“水上威尼斯”等。城市建設在暴雨面前經不住考驗,從大處講,曝露了城市建設的“偏位”。試想,杭州、武漢原本湖泊眾多,吞吐雨水能力強,然而由於近些年的開發建設,自然空地減少了,地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湖汊變成了工地,甚至是居住小區,暴雨怎麼能及時排除?從小處講,曝露了城市地下排澇系統非常脆弱的一面。因為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排澇系統裏面能撐船,而國內許多城市排澇系統內連人都爬不過,且管道老化失修,形成“腸梗阻”,怎麼能對付大流量的來水?這種城市建設的“硬傷”,實則是城市規劃的“短視”,反映出城市管理的“缺位”;表現在城市建設上“重地面、輕地下”的做法早已成常態。一旦暴雨來襲,便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自然敷衍了事,治標不治本。結果是市民利益受損,政府的形象“很受傷”。

  “到西湖看海”,對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提出了沉重地反思。於是,有人想起了法國大文豪雨果在《悲慘世界》裏濃墨重彩地描寫巴黎城下水道時説: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如果連“良心”都沒有了,這樣的城市還有何用?難怪台灣作家龍應臺説:“驗證一個國家和城市是否發達,一場雨足矣。”畢竟,城市的地下世界是城市文明的另一面,也是城市的“良心”,豈能被忽悠?作為城市建設與管理者,如果不從“到西湖看海”中吸取教訓,舉一反三,把城市的“良心”建設好、管理好,甚至把城市排澇系統建設作為鑒別一個城市是否發達文明的重要條件,説不定“逢雨必澇”還會再現。果如此,不僅城市的“良心”沒了,城市建設與管理者可能也會沒“良心”。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良心
  • 看海
  • 城市排澇
  • 城市開發建設
  • 西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