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實地調查南方城市因暴雨導致嚴重內澇情況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1日 23: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6月21日電 題:我們的城市,傷不起?——網曬出現驚人“澇景”的南方城市實地走訪記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近日,不斷有網民在網上發帖“有圖有真相”地講述各自城市因暴雨發生嚴重內澇的情況,這些網帖顯示:以往鮮亮的城市在瞬間變成“水城”,交通中斷、出行不便、財産損失,各種問題逐步顯現,暴露了一個個看似實現了“現代化”的城市在城市排水系統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方面的嚴重落後,這也讓一度埋在地下的城市排水系統問題浮出水面。

  我們的城市為何“傷不起”?城市內澇“病灶”何處?“解藥”何方?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深入多個內澇“重災區”,一探這一“城市流行病”之根源。

  【核心網事】網帖爆料:暴雨後,到武大“游泳”,到西湖“看海”

  近期,《武漢江城水上樂園,歡迎省內外的人民前來遊玩--暴雨席捲,人民苦中作樂…》《六月到武漢去看海,在武大操場游泳,坐公交衝鋒舟》等多篇反映大雨導致城市內澇的帖子在天涯論壇引來了數萬網民的“圍觀”。

  網民“牧陽光”在一篇帖子中説,6月18日武漢大雨導致全城內澇,微博上出現最無奈的話語:今天最浪漫的事情是陪女朋友在武漢看海,各大院校普遍被淹,愛玩的“童鞋”在操場上盡情暢遊,至於是否有人在操場上摸到武昌魚不得而知。而隨帖發出的圖片顯示:城市街道如同“江河”,浸身水中的公交汽車猶如“小船”,武漢大學其中一校門前積水已淹沒了半個出租車……

  不僅在武漢,其他遭暴雨侵襲的城市也紛紛有“澇景”被曝光。一張浙江杭州“水漫金山”照片在微博上被網民瘋狂轉載,從圖片上看,建在湖面上的九曲回廊都已經被水淹沒了。而在杭州網民“浮誇翁”在轉載照片的同時不忘調侃一句:“傳説今天在杭州最浪漫的事,就是帶著你心愛的人去西湖邊看海!”

  來自江西的新浪網友“張小圈”在微博上説:“連日大雨讓南昌陷入了內澇,號稱耗資20億改造的城市五大排水系統在如此密集的降水面前不堪一擊。繁華街道可行舟、可垂釣,南昌不久前打出的宣傳口號‘中國水都’終於實至名歸。”

  【記者調查】眾多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嚴重滯後

  暴雨後,被網帖曝光的城市情況到底如何,是否如網帖所反映情況令人驚訝?“中國網事”記者在湖北、浙江、江西等地的一些城市以及上海進行了實地調查。

  ——武漢:一夜變澤國 城市排水標準僅可應對“一年一遇”

  據氣象部門介紹,從18日淩晨1時開始到晚上7時,武漢當日降水量達193毫米,相當於15個東湖的水,單日降水量創下1998年以來13年間的最高記錄。滯水讓武漢城市交通幾近癱瘓,中心城區多處變成汪洋一片,車道成“河道”,據武漢市公安交管局介紹,全市絕大多數地方水深都在40厘米以上,10余條公交停運,天河機場臨時關閉1小時……

  武漢市水務局排水處坦承,作為一座老城,武漢很早就有了地下排水系統,隨著城市不斷發展,這種標準已不能適應今天城市發展的需要,如管網、箱涵等排水系統的口徑還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標準建的。

  “武漢作為中部最大的城市,面對強降雨顯得太無力。城市地下下水管道規劃跟城市規模本身不相匹配,加之全市幹道都在地鐵施工,嚴重影響地下管道的疏通能力!寄望城市軌道交通儘快竣工的每一個武漢市民,都希望城市有更加長遠、週全的城市規劃!”署名“孤手摘星_2010”的網民説。

  ——浙江:很多城市幾乎是逢雨必澇

  持續半個月的強降雨,不僅使錢塘江流域普遍水位高漲,而且使得浙江各地城市普遍內澇。“中國網事”記者在杭州、衢州、金華等城市看到,積水久久難以消退,道路通行受阻,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日前杭州暴雨,有網友將自己拍攝的照片放到了網上:平時高出湖面許多的長橋橋面被淹,亭子成了水中孤島。據稱造成此景是杭州大量排不出去的城市積水涌入導致西湖水位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

  網民楊力奇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溫州人,在他記憶中,儘管近幾年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防災功能日益增強,但每逢特大暴雨或是颱風,市區許多低窪地免不了要積水。他家開設在市區最繁華的五馬街附近的一家皮鞋店,已因為颱風“海棠”“麥莎”等多次遭到水淹。“相比溫州市區,永嘉縣城、平陽水頭鎮、樂清城區等地的積水更嚴重。”楊力奇説。

  對此,浙江省建設廳規劃處處長姚昭暉表示,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的滯後是掣肘城市排澇功能的主因。“與近年來快馬加鞭式的城市地面建設相比,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卻跟不上步伐。面對傾盆大雨,城市排水系統‘小馬拉大車’,顯得力不從心。”

  ——南昌:城市內澇逐減 源自20多億元城市排水投入

  2003年6月,一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襲擊南昌,市區內澇嚴重,被稱為“漂在水上的城市”。今年6月14日晚開始,南昌6小時降下31.5毫米暴雨,一些街道路段也出現了內澇,但整個城市“水上漂”的場景已經不復存在。網民“懶漢-810”肯定説:“毋庸置疑,這幾年南昌的主幹道的內澇確實有好轉。”

  江西省建設廳城市建設處副處長李日龍説,城市排澇規劃建設存在限量,應當允許特大暴雨有一定的排水時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城市擴張、人口規模擴大,排水系統的管網建設跟不上城市發展,很多城市歷史欠帳嚴重。

  而南昌之所以會在幾年內結束“水上漂”,其原因在於2003年以來對城市地下排水系統20多億元“看不見的投入”,南昌市從熱衷於地面上的綠化、亮化、美化等看得見的“面子工程”,改為同時投鉅資建設城市排水系統等看不見的“裏子”。

  ——上海:大雨“倒灌”進地鐵

  新浪網民“馬志海”在微博上發佈的一張上海地鐵“下小雨”的照片被超過1000名網友轉發,他寫道:一場大雨,上海地鐵成了水簾洞,漏得個通透。人類打洞史,千年有沒有?地鐵坑道防水排水技術,百年有沒有?被前人早已解決了的問題復又出現,這算哪門子的“世界性難題”?

  對此,記者從負責建設運營上海地鐵的申通地鐵公司了解到,近期上海進入梅雨季節,在暴雨過程中,上海軌道交通部分地勢較低的地面站有漏水現象,其中,一些地勢較低的站點還出現了雨水倒灌進車站的情況,一些正在施工的工地與地鐵設施對接處也出現了漏水,有的車站頂部伸縮縫出現脫落也導致暴雨中漏水,而個別車輛內部漏水的問題則係空調管道阻塞,導致應該排出的水倒灌到車廂內。

  目前,經歷了連續暴雨的考驗,上海地鐵開始連續動態關注雨情變化,緊急啟動防汛應急預案和措施,並提升了路網保駕等級。

  【反饋鏈結】科學規劃建設提升“城市良心”

  150多年前,法國專家雨果就曾説過,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如今,眾多網民疾呼,“城市建設不能光有一日千里的熱情,更應具備‘一管百年’的思維”。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教授周婕分析説,造成城市滯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極端天氣越來越多,設計排水管網依靠的數據難以跟上災害天氣的變化;二是地面硬化等人類活動使原本可以依靠土壤、溝渠湖泊、地下河等吸納的水現在只能依靠管網收集,而水域面積又在不斷減少,如武漢市目前的水域面積就比1981年時減少了三分之一;三是城市排水管網主、次,支網不完善,很多支路沒有雨水收集系統,防礙系統排水能力的發揮。

  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吳乃康告訴記者,改變城市“逢雨必澇”局面還需要解決幾個“跟不上”。一是城市急劇擴大,城防建設“跟不上”;而是主要江河上遊控制性攔蓄工程相對不足、堤防高度不夠、洪水有效調蓄能力“跟不上”;三是堤身單薄,管涌、潰決時有發生等整體抗洪能力“跟不上”;四是城市規劃欠科學、已有防洪排澇工程調度不合理,系統規劃指導“跟不上”。

  周婕、吳乃康還建議,除了在流域治理基礎上進行城市防洪工程佈局建設外,當前還迫切需要做好流域水系的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城區時綜合考慮城市綜合防洪和排澇能力,兼顧看得見的地上工程和看不見的地下工程;增加江心公園等城市綠化區,將大批城市低窪區列為濕地,改善城市環境生態的同時,增強強降水和洪水來臨時對城市水量的吸收和儲蓄,以減小城區防洪壓力,起到滯洪和調蓄水量的作用。(記者馬姝瑞、周夢榕、俞儉、張樂、郭遠明、李美娟、陸文軍、周蕊采寫)

責任編輯:黃田園

熱詞:

  • 實地調查
  • 南方城市
  • 暴雨
  • 嚴重內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