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曉亮:擅自“拉黑”記者只會弄巧成拙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5日 09: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昨日備受關注的一個熱詞是“記者黑名單”,新詞貢獻者是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背景是一個“科學認識食品添加劑”的座談會。在這個會上,毛群安表示為了遏制錯誤信息的傳播,將對極個別有意誤導人們的媒體記者建立黑名單。

    而更大背景是,在京啟動的食品安全宣傳周。毛群安的本意或是想借大眾媒體的傳播優勢,在食品安全宣傳周進行集中宣傳。但其個人媒介素養,實在難以恭維。

    先不説所謂的“記者黑名單”能否達到預期效果,至少從輿論反應看,單是這個表態,已招致無盡非議。如果還要固執己見,恐怕只會弄巧成拙。

    雖然,我們理解衛生部門的良苦用心。而且,揆諸現實,因為信息不對稱,或囿于專業知識,抑或僅是因為功利浮躁的媒體氛圍,確實導致一些媒體盲目迎合公眾的食品安全焦慮,沒有花精力去核實那些極具噱頭的信息,導致了“一些錯誤信息的傳播”。比如多年前的“艾滋西瓜”謠言,以及近期“避孕藥黃瓜”“避孕藥鱔魚”等。這確實一定程度加劇了民眾的非理性恐懼,但若説這都是“有意誤導人們”,則不免像誅心之論。

    我們寧願相信,媒體初衷和衛生部門是一樣的,都是出於自己的職業責任,為食品安全助力。只是術業有專攻,衛生部門作為食品領域主管部門,主要負責為各市場主體營造一個公平的市場競爭格局,並聯合質檢工商等職能部門,致力食品質量的監管和市場秩序的維護;而媒體作為社會公器,某種程度上和職能部門“社會守夜人”角色有著一定交集。為社會守夜,為公益護航,就要在食品安全這類民生問題上,嚴防死守,不懈盯防。

    如果在三聚氰胺、地溝油、瘦肉精、塑化劑頻現的食品安全語境中,媒體還置身事外,冷眼旁觀,無動於衷,那麼這種不知民生冷暖的媒體,則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而媒體一旦介入,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專業隔膜不可避免,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假如因此導致信息失實,就要被衛生部門列入所謂的“黑名單”。那只能讓人覺得這個“黑名單”的作用,不是單純為了遏制錯誤信息,而是為了從根本上封殺媒體監督,是“護犢心切”的表現。

    因為雖然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不少行業的龍頭大佬都栽在了小小添加劑上——如三鹿、雙匯等等——而且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相關監管部門的公信力都降到了冰點,但一直以來卻很少看到衛生部門等開出一個不良企業的黑名單。而少有的一些“民意勝利”:比如食品類“免檢産品”的取消;對某些添加劑的限令;某些檢測標準的升級或與國際的接軌,也都是在媒體輿論監督不懈跟進持續博弈中,艱難完成的。

    我們不妨假設一種極端情況,就是若對所有輿論監督一律“拉黑”,完全指望衛生部門等監管部門自律,那麼食品安全將會是怎樣一番光景?這光是想想都讓人心驚!因為此前的乳業危機,不少食品業潛規則以及添加劑濫用與準合法化地位,都證明灰色利益鏈上絕不止是生産企業或營銷單位在作惡,質檢監管的缺漏也是一目了然的。

    在QQ上微博上你看不慣誰盡可以鼠標一點,立即“拉黑”,因為那是你的私域,而且網上人人平等,但作為職能部門的新聞發言人,最好不要動輒對負有守望社會之責的媒體記者擅自“拉黑”。否則,只能自討沒趣,弄巧成拙。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黑名單
  • 食品安全
  • 媒介素養
  • 衛生部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