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楊濤:上收的監管權為何仍然靠不住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0日 11: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現行體制下,一些地方監管部門的辦公經費和人員工資,要依靠上級返還的收費罰款來“解決”,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的“執法為利”。 山東某縣質監局一位食品審查員曾多次向記者反映基層監管問題:“現在的財政供養機制不是很順,收費罰款省局、市局都扣一部分,剩下大約80%是‘自己’的,所有人的工資福利就從收費、罰款中出。如果説之前曝出的上海出租車運營是‘釣魚執法’,我們現在就變成了‘養魚執法’,每天的工作目標就是想著如何完成‘創收’任務。”(《新京報》4月19日)

  為什麼“三聚氰胺”奶粉、“染色饅頭”、“回爐麵包”、“瘦肉精”豬肉和“牛肉膏”等食品安全事件屢屢發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監管部門瀆職、失職、濫用權力。一些地方監管部門不但平時疏于監管,而且在媒體暗訪和上級部門檢查時,為制假售假者通風報信,因為,制假售假者不但支持了地方稅收,而且是一些執法部門的“衣食父母”。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這些失職、瀆職的監督部門,大部分是省以下直管的執法機關。前些年,為了避免“地方保護主義”干擾,加大對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包括質檢、工商、土地、藥監、地稅等多個行政執法機關的人財物,都收歸省級機關直管。可是,食品衛生安全事件並未減少,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勢頭,上歸的監管權力怎麼也靠不住呢?

  我們以往總是認為執法機關對於制假售假瀆職、失職的原因在於地方保護主義,但是,今天我們看到,將地方執法權力上收後,上級機關仍然會濫用權力,他們將執法權力當作牟利的工具,將罰款作為考核地方執法機關表現的杠桿。可見,讓權力清廉和公正,關鍵在於權力是否得到有效的監督與制約,正如學者蕭公權所言:“不受約束的權力,留在中央,就形成中央集權,分給地方,就形成地方集權,形成諸侯經濟。權力不論留在哪個層級,都是一種無限的權力,而無限的權力必然會走向腐敗。”

  這足以讓我們好好反思。當質監、工商、土地、藥監收歸直管後,有無採取後繼措施來監督與制約這些上收的權力,讓它們循著“執法為民”的道路行使?是不是將地方執法權力上收後,盲目相信上級機關與上級官員,而任由其隨意執法?

  另外一個重要問題是,將質監、工商、土地、藥監收歸直管後,真的能避免“地方保護主義”嗎?記者的調查似乎給出了一個答案:不能。一位地方質監部門負責人向記者抱怨説,“政府頭等大事是發展經濟,監管部門如果只是管管小企業、打打蒼蠅還無所謂,要是對於地方‘有重要貢獻’的食品企業、行業‘鐵面無私’,領導就會找你‘談話’。”上級部門有罰款的執法利益,地方政府也有稅收的地方利益,而地方執法機關處於地方政府管轄之下,上收後的執法機關真的能抵制來自地方政府的直接干預嗎?

  在諸多行政執法機關權力上收以後,呈上升趨勢的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現象説明,不能指望權力上收就能達到吏治的清明,不必再拼命地呼籲將權力不斷上收——有時,上收的權力更缺少監督而更容易導致腐敗。我們更應當問的是,權力之間是否有效地進行了監督、制約,權利是否能有效地監督權力,民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決策權”是否得到了切實的保障。(楊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