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日報:拿什麼拯救食品安全的道德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0日 08: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片:4月11日或更早時間生産的饅頭標簽上標注的生産日期卻是4月12日(4月12日攝)。“用色素化粧的饅頭,居然能夠堂而皇之擺上大超市的貨架”,“‘健美’豬肉、‘回爐’板鴨、‘染色’饅頭,還有多少問題食品隱藏在我們身邊”……上海多家超市銷售違法使用色素的饅頭産品被媒體曝光後,迅速引起公眾的質疑。食品安全領域為何頻頻拉響警報,企業的道德底線和政府的監管力度都成為拷問的對象。 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上海“染色饅頭”熱氣尚存,宜昌“毒生薑”仍在熏制,瀋陽“獸藥豆芽”又在瘋長……

  短短數天內,如此密集的曝光,説明全社會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也印證了日前溫總理的判斷:“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食品生産的確是個良心活。無論現代化的流水線,還是傳統的小作坊,生産過程都可謂“天知地知良心知”,而消費者只能“眼不見為凈”。因此,一個社會如果道德滑坡,食品安全往往是重災區;反過來講,提升食品安全指數,道德重建是重要一步。

  道德對於市場經濟的意義,無需多言。而如何拯救道德,卻是一項系統工程。一方面,善行義舉的弘揚、苦口婆心的勸説固然重要;另一方面,也要警醒:那些有毒食品製造者,往往也曾是高喊“社會責任”的企業。

  這也説明,良心的盾牌並非總是可靠,道德的血液並不總能自我生成,尤其是對企業來説。正如一位學者所言,“在以股東利益和利潤最大化的組織那裏,公眾健康永遠不是一個首要的議題。”如果沒有一定的約束,食品生産者很容易在利益的驅使下鋌而走險。

  市場經濟既是“誠信經濟”,也是“法治經濟”。我們可以提倡企業流淌道德血液,卻必須正視企業逐利的現實;我們可以提倡企業的道德自律,卻並不能把“寶”全部壓在良心上面。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只有法律站穩了陣腳,道德才不至於在利益面前無限後退。事實上,許多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或是因為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或是因為執法者的失守推諉,或是由於問責的過於溫柔。近年來,惡性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但傾家蕩産的商家卻十分罕見,監管瀆職者被嚴肅問責的也少之又少。既然總是打不疼、打不死,既然篤定的收益遠遠大於預想的風險,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就會發生,不闖紅燈就會落後的“紅燈效應”就會被放大,避免食品生産企業的“道德風險”也就無從談起。

  其實,發達國家也經歷過食品安全危機,如美國的“骯髒食品加工廠”,歐洲的瘋牛病,日本的毒大米。推動各國走出危機的最大啟示,是用系統的制度呵護良心,用嚴苛的法律捍衛道德。美國法律規定,無論金額大小,只要有制假或售假的行為就構成犯罪;日本對農産品實施嚴格的“身份證”制度,建立了可追溯管理模式。這也正如中央領導一再強調的,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讓道德敗壞者受到法律的嚴懲和社會的唾棄。

  有人説,“一張簡單的飯桌上,包含了經濟發展的全部道理”。從1993年取消糧票制度至今,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從“吃飽”向“吃好”、“吃健康”的轉變。在這一歷史進程中,能否保證公眾的食品安全,事關執政水平和社會信心。從這個意義上説,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必須上升到“麵包政治”的高度。(范正偉)

  相關新聞:

  新華視點:食品標準的“惑”與“禍”

漫畫:久而久之

  新華網北京4月19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一邊是國外認為存在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是有關部門回應未超國家標準,新近發生的“雀巢嬰幼兒米粉事件”,再次引發消費者對食品的海內外“雙重”標準的困惑。類似食品標準“內外有別”的現象並不少見。究竟是國外食品安全標準太嚴,還是國內標準太寬,給企業提供了可乘之機?標準滯後和缺失之“禍”又有哪些?

  “內外有別”:一流産品出口 二流産品內銷

  外媒報道,來自瑞典研究機構的數據表示,雀巢等品牌生産的部分嬰兒食品含有砷、鉛等毒重金屬,存在安全隱患。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隨後通報,這些品牌在華産品檢出的砷、鉛等重金屬,均未超出中國標準。

  “內外有別”的標準,一直以來都是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困惑之一。近年來接連出現一些跨國公司的産品在海外被發現存在安全隱患,但跨國公司隨後都聲明其在華産品“安全”、符合中國標準。

  差異背後:是國外太嚴,還是國內太松

  標準不同存在多個原因。曹明是説,對於某些國家而言,食品安全的標準猶如“技術壁壘”,是保護自己國家産業的“利器”。“歐盟幾乎是國際上公認對食品安全要求最嚴格的地區,我國企業生産的乳製品很難進入歐盟、美國等標準嚴格的市場。”

  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後,屢屢暴露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存在標準質量不高、滯後的問題。

  標準修訂:既要補漏,更應從嚴

  專家提出,在經濟社會日新月異的今天,仍然固守落後的標準,無異於“刻舟求劍”。與造假技術的花樣不斷翻新相比,某些領域的標準滯後,也造成監管乏力,讓不法分子鑽了空子。

  針對我國食品標準體系存在的種種不足,2010年以來,相關部門已經啟動了清理工作。但是,整個標準體系的徹底清理整合,以及基礎標準修訂等工作難以在短期內完成。

  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評論道德滑落

漫畫:滯後

  “瘦肉精”事件塵埃未落,“染色饅頭”“回爐麵包”“牛肉膏”又接踵而來。食品安全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惡性事件卻頻頻出現。 一些專家指出,從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來看,雖然部分人員確實存在失職、瀆職行為,但法律法規對於如何判定監管部門是否履職到位,缺乏明確界定。每次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後,監管部門“理直氣壯”地把矛頭指向肇事者,但監管部門和監管人員的失職卻易被忽視。 新華社發

  新華網北京4月18日電(記者 鹿永建)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溫家寶總理在《講真話 察實情——同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時的講話》中的這番話,振聾發聵,催人思考:如何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

  物質財富劇增的今天,文化建設特別是道德文化建設同經濟發展相比仍然是一條短腿。這條腿短就短在,與物質財富快速增長相比,道德財富增長速度慢得多,與物質利益的吸引力相比,道德的魅力微弱得多。

  要在全社會大力加強道德文化建設,形成講誠信、講責任、講良心的強大輿論氛圍,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更大的權力和更多的財富,意味著更多的道德責任。要讓人們以講道德為榮,不講道德為恥。

  要把依法治國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法律和道德是兩個範疇的事情,不能互相替代。法律和道德也是互相關聯的,完善的法律法規,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有道德的企業和個人可以起到保護的作用,對違法亂紀、道德敗壞者是一種威懾。

  人民日報時評:如何才能催生企業道德血液

漫畫:不該握起的拳頭

  寶潔、聯合利華、立白、納愛斯四大日化品牌商品近期將集體漲價,消息一傳出,立刻一石激起千層浪。社會各界紛紛質疑:此次全線漲價是成本使然還是聯盟串通? 真相有待進一步揭開。但值得反思的是,近年來,行業巨頭屢次集體漲價興風作浪,給脆弱的市場環境帶來波動震蕩。專家建議,對於放開定價、自由競爭的商品行業,政府部門應善於運用已有的法律武器,在壟斷暴利、價格聯盟等可管理領域提前進行風險預判應對,消費者則應以成熟理性的心態對待,而民族品牌的振興強大則是改變被動局面的根本出路。 新華社發

  從經濟角度看,違法成本的高低,往往決定著守法者的多寡。

  上週三,歐盟對兩大日用消費品跨國巨頭——寶潔和聯合利華,開出3.152億歐元的鉅額罰單,以懲處兩巨頭在歐盟八國操縱洗衣粉價格。

  記憶猶新的還有三年前,西門子公司因為行賄,被美國和德國監管當局處罰,金額高達13.45億美元。

  可是,之前家樂福門店在國內多地出現的價格欺詐,僅處以區區50萬元罰款;而不顧乘客生命安危,大量超標準使用返煉膠製作輪胎的韓國錦湖輪胎天津公司,至今未見相關部門對其進行處罰……

  一種是高昂嚴厲的違法處罰,一種是寬鬆低價的違規成本,差別之大,引人反思。而由此形成的不同經營執法環境,最終也引發了不同的後果。

  從溫總理批"瘦肉精"等事件説開:用法治堤壩阻擋道德滑落

漫畫:聞風喪膽新華社發(資料圖片)

  “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因點名批評了當下輿論熱議的“瘦肉精”、“染色饅頭”事件,溫家寶總理這句話被媒體廣為轉載。

  事實上,在一針見血指出當今社會脆弱的道德生態之外,總理另一段與之相關的言辭似乎更值得輿論關注。他説,“要把依法治國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使有道德的企業和個人受到法律的保護和社會的尊重,使違法亂紀、道德敗壞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會的唾棄。”

  這番講話並非是專門針對食品安全問題而發,它劍之所指,是轉型社會的道德文化重建,是講誠信、講責任、講良心的社會信用關係的重構,而這些重建與重構,需要法治來保駕護航。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家”。是的,問題是,如何才能讓那些無良企業講良心?讓缺位的監管機構講責任?讓唯利是圖的商家講誠信?僅僅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是行不通的。

  央視[新聞1+1]:治饅頭,用“拳頭”!

  從單純新聞的角度上海染色饅頭已經屬於上周的新聞了,但是您可能發現這一個染色饅頭依然是在發酵當中。今天在溫州也發現了染色饅頭而且是銷往了學校,所以我們不惜篇幅第三次追蹤染色饅頭。

  “染色饅頭”事發後,上海相關部門從全市面點加工廠大檢查,到相關負責人向市民道歉,再到反復表示加強監管,建立長效機制。一方面相關負責人表決心、説問題,另一方面,涉及染色饅頭銷售的上海聯華超市17日首次向公眾道歉,表示將投資1500萬元建設一個食品安全檢測中心,還要提高食品供應商的準入門檻。

  與此同時,廈門也發現了染色饅頭,而南寧出現了饅頭過期再售的問題。染色饅頭事件依舊在發酵,引發的食品信任衝擊一點都不尋常。

  新華視點:食品安全亂象生 “被動執法”何時休?

  資料圖:多地發現牛肉膏 可將雞肉豬肉製成“牛肉”。有媒體日前報道,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及其周邊市場出現一種名為“牛肉膏”的添加劑,可以把雞肉、豬肉加工成為口感以假亂真的“牛肉”。

  新華網北京4月18日電(記者王海鷹、劉元旭、朱立毅、俞麗虹)“瘦肉精”事件塵埃未落,“染色饅頭”“回爐麵包”“牛肉膏”又接踵而來。食品安全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惡性事件卻頻頻出現。食品安全屏障為何屢屢被突破?監管到底缺失在哪兒?把好“入口”安全關該有哪些突破?

  監管“馬後炮”:曝出來就查,曝不出來就算

  來自權威部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有關部門共檢查各類食用農産品、食品及相關産品生産經營單位3552萬戶次,查處各環節違法違規行為13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締和停産違規企業單位10萬餘家。食品安全的整頓力度不可謂不大,但為何食品安全事件依然頻現?

  隨著上海盛祿食品公司非法使用色素生産“染色”饅頭的曝光,相關部門迅速進行了查處。然而,疑問卻並未隨著調查結果公佈而消除。一個饅頭從生産到銷售再到最終上到百姓餐桌,需要過企業內控、質監、工商等諸多關口,但遺憾的是,除了經營者“黑心”外,安全監管防線“集體失守”。

  以利定取捨:“執法為民”還是“執法為利”

  從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一些監管部門“在辦公室看樣品”成為“監管習慣”;“瘦肉精”事件中,曝出“讓養豬戶自己取樣送檢”的尷尬,更有甚者,少數監管部門和工作人員將能不能創收作為管與不管的取捨標準,甚至存在執法腐敗,監管職責被拋之腦後。

  毋庸諱言,雖然近幾年財政支持力度加大,但當前食品安全監管任務繁重,經費需求還有很大缺口。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現行體制下,一些地方監管部門的辦公經費和人員工資,要依靠上級返還的收費罰款來“解決”,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的“執法為利”。

  問責需到位:嚴防“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一些專家指出,從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來看,雖然部分人員確實存在失職、瀆職行為,但法律法規對於如何判定監管部門是否履職到位,缺乏明確界定。每次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後,監管部門“理直氣壯”地把矛頭指向肇事者,但監管部門和監管人員的失職卻易被忽視。“這種現象一定要杜絕,監管部門也不能免責。”馬廣海説。

  加強基層監管部門人力、設備和經費保障力度,讓罰款與部門利益脫鉤,嚴禁罰款返還、變相“坐收坐支”。我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工作。絕大多數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在基層,也解決在基層,黃锫建議將地方政府是否建立了工作責任制、經費保障落實情況作為檢查和問責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