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養魚執法”源於創收衝動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9日 15: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湯嘉琛
   
      據山東某縣質監局一位食品審查員透露,他們平時的收費和罰款一部分由省局、市局扣走,剩下大約80%都由這些地方監管部門自行支配,用作工作人員的工資和福利。為了完成創收任務,一些監管人員與違規企業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只要他們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護費”就能被放行,這種行為被稱作“養魚執法”。(4月18日新華社報道)

      在“瘦肉精”、“染色饅頭”、“回爐麵包”、“牛肉膏”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的接連轟炸之下,公眾已然對食品安全充滿了危機感。現在,身負要責的食品監管部門“養魚執法”亂象又遭曝光,無疑會進一步損傷監管部門的公信力。

      出現“養魚執法”亂象,原因之一是某些食品監管人員迷失了自己的角色,行政道德嚴重退化。前兩天,溫家寶總理在與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時表示,食品安全事故頻發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由此看來,我們在要求食品生産者恪守商業道德的同時,還應該要求食品安全監管者體內也流著“道德的血液”。

      出現“養魚執法”亂象,原因之二是當前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狀況不佳,對監管失職行為缺乏有效的約束。根據《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規定,食品檢驗機構和食品檢驗人員給問題企業“開綠燈”,不僅涉嫌瀆職,還有可能面臨經濟犯罪的指控。但是,仍有不少監管人員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尋租,將食品安全執法異化為部門創收的手段,卻幾乎從沒有人人因此被問責。

      當然,無論是公序良俗層面的道德規制,還是法律法規層面的三令五申,相信這些監管者們都心知肚明。“養魚執法”成為食品監管領域公開的秘密,只能説明當前的食品監管機制未能根除“執法創收”的土壤。因此,要杜絕“養魚執法”,關鍵是要禁止監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通過執法創收。

      根據媒體報道,不少地方的食品監管部門都將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和罰款多少挂鉤,甚至很多地方還制定了年度創收指標。一旦執法經營化和罰款指標化,正常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必然會異化為“謀財”之舉。比如,有一些地方的監管機構,將能否創收作為管與不管的取捨標準;還有一些地方,某些問題企業原本應該一次性重罰,但監管部門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將他們當作可以長期創收的“魚”。

      近幾年,有不少震驚全國的食品安全大案要案,都是由媒體或消費者率先曝光,而不是由監管部門揭發出來,很有可能就是因為監管部門長期存在“執法創收”的情況。因為執法創收,食品監管部門和問題企業之間監管與被監管的關係已經發生了異化,二者結成了隱蔽的“利益共同體”。在這樣的“交易”中,監管部門也完成了“創收指標”,問題企業在矇混過關之後繼續賺得盆滿缽滿,大量問題食品源源不斷地涌向了百姓的餐桌,唯一受損的只有被蒙在鼓裏的消費者,

      今年3月份,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食品安全執法檢查已經啟動,多個檢查小組分赴全國各地進行摸底調查。希望他們能夠摸清基層食品安全監管的現狀,尤其是掌握“執法創收”問題的相關信息,為有關部門解決問題打好基礎。與此同時,司法部門對於食品安全監管領域的不法行為,也應該予以嚴肅查處,該問責的問責,該警告的警告,只有這樣才能挖掉“養魚執法”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