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田國壘:預算審查硬了,公車改革就實了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1日 09: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粗算起來,“公車改革”提出來已有20多年了,雖改革之聲此起彼伏,但公眾始終不滿意,並質疑公車改革一直在挂“空擋”,未能真正實現起步。對泗縣交通局公車樣本的調查,只不過是基層公車現狀的一個縮影。透過泗縣交通局對公車“嚴格管理”、拍賣舊車的背後,需要引起全社會關注的是,“公車改革”難題應如何真正破解。

  超編配車、公車私用、車輪腐敗等現象愈演愈烈,甩給納稅人一個日益沉重的行政開支負擔。據統計,目前,中國一輛公務車每年的運行成本至少需6萬元,大部分地區在10萬元左右。中紀委、公安部、監察部、審計署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07年11月30日,中國公務車共5221755輛,這些車一年共消耗4000多億元。

  我們並不缺乏關於公車的改革方案:從副部級以下官員改開私車,到取消廳局級以下官員專車,再到前段時間北京宣佈凍結公車數量……但一系列公車改革方案接連登臺後,公眾的感覺仍是成效不顯著。

  心切之下,有人提議,“公車應當統一車身顏色,統一車標,像出租車一樣,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公車”;還有人建議,“公務用車應該實施實時GPS定位,公眾可通過網站查詢並進行監督”;更有付諸行動者,用手中的DV拍攝公車私用的情況,然後放在互聯網上予以曝光……

  上述民間智慧實屬“偏方”。面對急劇膨脹的公車數量,難道我們真的束手無策嗎?

  過度追求制度的精細設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我們不妨跳出來直擊最基本的事實。公車從哪來?公車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當然是用真金白銀買來的。那麼試問,如果標價三四十萬元的豪華越野車都讓官員們自己掏腰包購買,公車的數量還會如現在這般膨脹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麼我們繼續追問:那些違規配車和超標配車,是如何從財政列支資金的?有沒有履行嚴格的財務程序,有沒有經過人大的預算審議?是不是某位領導説一句話,公共財政就開始掏錢?如果公共財政處在陽光下運行,公共資金的每一筆流向全部公開透明,全部接受人大監督和公眾監督,違規配專車的情況就會降至最低限度。反過來説,公車改革之所以推進艱難,之所以屢屢以失敗而告終,很大程度上就“敗”在不透明的財政上。

  如果你追著任何一個公車超編單位的負責人詢問原因,他肯定可以列舉出種種理由證明購置公車的合理性。採訪中,一位受訪者對我説,和很多地方比,安徽泗縣的公車超編情況其實並不嚴重。據他所知,某些縣的局長一般都有3輛車:因為要跑遠路,所以要買一輛越野車;因為招商引資任務大,所以要再買一輛商務車;最後還得有一輛車供平時上下班用。

  這足以證明,購置公車的“合理性”不能僅憑受益者自説自話,也不能僅憑某個領導的簽字,而應該經過民意的考量。

  公車改革不能光説不練。但是改革會觸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更何況公車的受益者是各級官員,公車改革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也是各級官員。所謂“革別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難”,公車改革的關鍵就在於發揮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通過預算審查,遏制公車消費的資金來源。

  公車改革千頭萬緒,但總該有一個開頭。我認為,公車改革首先應先弄清楚全國的公車數量並予以公佈,供社會監督。如果我們連基數都搞不清,改革又從何談起呢?(田國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