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高學歷者的貧窮真的值得驕傲嗎?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6日 15: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鄧海建
 
      4月4日,北師大教授董藩發微博稱,高學歷者的貧窮意味着恥辱和失敗,並對研究生提出要求,“當你40歲時,沒有4000萬身價(家)不要來見我,也別説是我學生。”對此,多數網民持批評態度,認為教師不應用金錢來衡量學生。(4月6日四川在線)
 
      董藩教授的話很招罵,因為他把我們私下的念想搬上了公共的臺面。即便是微博,在公意的假面舞會上,誰要不高喊“道德萬歲”、或者不假裝是高蹈精神的粉絲,你就沒資格談什麼“人生指南”。比如“多數網友”就批評了董藩,認為教師不應用金錢來衡量學生。如果董藩識趣點,説“無論成功和失敗、你們都是我的學生”,這境界就可以上“藝術人生”了。
 
      董藩錯了嗎?我們不妨還原一下人家原話:“培養其財富意識是我工作內容之一,當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創造了很多GDP、稅收、就業崗位,社會貢獻大,也幫助了低收入者,並避免自己、家屬及親屬成為社會負擔。”首先,董教授的意思,只是強調了一下財富意識,沒人真以為堂堂大學教授偏執到只認錢的地步,斷章取義純屬欲加之罪;其次,合理合法致富的想法需要原罪嗎?物質決定意識,大學又不是禪學院,市場經濟這麼多年,創富能力與意識的激勵竟然還未“脫敏”,這實在是一件詭異的事情。
 
      當然,我們還不能忘了董教授此話的語境。身為國內一流大學,如果培養的高學歷學生不能為社會貢獻對等的物質力量,這不是恥辱、不是失敗,又能是什麼呢?武大在全球百萬年薪招聘院長,北大也曾百萬年薪爭搶人才,上海一些高校不僅僅出百萬年薪,還配房配車配秘書,許多民辦高校也早就打出了更高的薪酬廣告——經濟學的一個基本邏輯就是投入産出比,國字號高校的成本基本是納稅人埋單,在全民勒緊褲帶讀大學的當下,一流大學的高學歷畢業生,難道不應該承載社會對其的物質期待?
 
      “40歲的4000萬”,只是一個虛指,藉以論證“高學歷者的貧窮意味着恥辱和失敗”這個價值判斷。那麼,高學歷者該不該貧窮呢?貧窮的高學歷者當然有,也許還活得很好,或者甘之若飴,但如果凡事以“出家出世”這樣的極端例子來論證,永遠得不出一個普遍性的道理。我們不妨換個思路:國家為什麼要重視國民教育?我們以什麼理由鼓動貧困家庭的孩子一定要讀書?日本又是為什麼在戰後要砸鍋賣鐵搞教育?……
 
      古人早就看透了這個理:趙恒的《勸學詩》中説,“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然後才是“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有時候,道理其實很簡單,愛人民,不等於就不能愛人民幣;讀書為了改變命運,不等於為悖逆世情天理。怪只怪我們的教育、或者這個時代,多少有些人格分裂:基礎教育的時候拼了命地搞奧賽,老子全球第一,到了高等教育眼看著要出成果了,忽然又立起牌坊來,要“不沾銅臭味”。
 
      更可怕的是:該賺錢的時候,它和你談理想、談情感;該底線的時候,它又只看得見利潤和金錢。説到底,這就是規則闕如、道理不清的亂象。罵董教授的時候,我們也不妨問問自己:高學歷者的貧窮真的值得驕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