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鄧海建:家庭互助獻血能拯救“血荒”嗎?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4日 13: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南京江寧區一名孕婦急等剖腹産,醫院卻催要獻血證,此事引起廣泛關注。記者了解到,目前南京許多大醫院在手術前都要求患者親友先要去獻血。對此,江蘇省衛生廳人士説,在用血緊張的大背景下,手術前動員親友獻血“無可厚非”。(3月3日《重慶晨報》)

  家人要用血,親友發揮一下血濃于水的精神,自然無可厚非;更何況“獻血法”第十五條也規定,“為保障公民臨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國家提倡並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但家庭互助獻血畢竟不是拯救“血荒”的好主意,如果“用多少、獻多少”的應急規則一旦常態化,後果不堪設想——要用血的病人,未必個個有“親友”;即便有親屬,也未必正好合乎用血要求,醫院總不能見死不救吧。長此以往,血液必然是出的多、進的少,難道我們就只有活活死在“血荒”上?

  事實上,因“血荒”而推崇的“互助獻血”,不可避免地帶有強制或要挾的意味,無償獻血的“道德純粹”遲早也會被這種情緒蠶食,最後,“血荒”恐怕只會積重難返。

  一方面,我們承認家庭互助獻血的積極意義;但另一方面,我們更要清楚,這只是個應急的辦法、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我們總不能拿臨時措施當工作常態。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血荒”在不少城市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部分地區血液庫存量下降,醫院臨床用血緊張;及至今年春節期間,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時有“微博求血”的故事出現。頻頻出現的“血荒”,據説已引起不少人大代表的關注。

  關於“血荒”的紓解之道,學者專家都有見仁見智的説法。但公眾也許只認一個理兒:獻血無償,為什麼用血有償又困難?這顯然是個道德與市場互博的問題,而“心結”解不開,“血荒”還是無解——不管你如何鼓噪,最終還是要説服民眾捋起袖子去獻血。“血荒”了,擺出一副“你不得不獻血”的冷面孔;“血荒”之前,幹什麼去了?“互助”完了,你還怎麼讓人家繼續“滿腔熱血”地支持義務獻血?

  有幾個問題令公眾一直如鯁在喉:既然獻血是免費的、是一種義務;那麼,用血的價格構成能不能證明“非商業”屬性、無償(至少是低成本)用血該不該成為公民的合法權利?獻血之前溫言軟語、你儂我儂,怎麼輪到自己需要用血的時候就忽然“機關重重、路途險阻”?用血緊張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職能部門除了坐等患者家屬“獻血救命”之外,能否拿出辦法來激活公眾的獻血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