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並非只有10%的人在抱怨高房價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4日 16: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童大煥

      中房協副會長顧雲昌日前説,住建部部長最近表示,我國城鎮居民自有住房率已達到89%,中國農村老百姓的住房率是99%。因此對房價抱怨大的人肯定不到10%。2011年全國房價肯定會下降。“不過我説的是房價,不是商品房價,因為過去是商品房,保障房一點點,今年是一大堆,兩者加在一起一拼,房價肯定下降。我理解總理講的回到合理價位,就是這樣。”

      89%以上的城鄉居民擁有住房,因此推斷只有不到10%的人抱怨高房價,這個小學算術題做得過於簡單了一些。社會問題比做算術題要難得多,其中有經濟問題,也有社會文化心理等問題,加減乘除不一定能夠理清其中的脈絡。從房價問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曠日持久地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就可以知道並不是在神州大地上任何一塊土地上擁有了自住房的人都不再抱怨高房價。

      對房價抱怨最主流的有三類,一類是大量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他們擁有很大的網絡和紙媒話語權。但是他們當中腳踏實地的人對高房價的抱怨多數是跟著起起鬨,沒有多少人認為僅憑自己的努力就可以一畢業就買得起房;另一類是已處在社會中堅力量但沒有及早買房而逐漸變得買不起的一群。他們沒有趕上前面十幾年這個中國百年未遇的財富班車,卻又正處於事業和人生的巔峰,往下不少人可能就要走下坡路了,因此抱怨不可避免。對於這部分人,用張五常的話説就是“我們不容易知道一些市民對樓價上升的投訴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擁有的房子,還是樓價上升他們得不到甜頭” 。
再一類抱怨群體是有房但沒有趕上拆遷(拆遷過程中城市居民多數是高房價的得利者而非受害者)但孩子面臨獨立的城市群體,他們擁有不斷升值的自住房,但卻認為是自住,升值與己無關,而孩子獨立卻面臨高房價。

      進城農民工不是抱怨高房價的主體。他們往往是最埋頭苦幹也最少上網的、最沉默的一個群體。他們從來就沒有過什麼保障,也就從來沒有想著依靠誰,他們在打工的城市多數買不起房,於是拼命攢錢回老家買房或回農村蓋房。他們是三線以下城市房價的重要支撐力量。

      以上三類高房價的主流抱怨群體,綜合起來遠遠超過人群的10%。但中國城市化過程中多數房屋需求是流動中的二次三次需求,並非所有對高房價的抱怨都是公民的“合理訴求”,也並非所有的二次三次住房需求都必須通過保障房或人為壓低房價來滿足,因為,有房住不一定意味著人人都在其工作所在地有自有産權房。而人為壓低房價,會産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後果,比如就業減少、財富效應減少、居民消費意願降低。等等。

      張五常甚至更為極端地説,“政府提供廉租房不要考慮。香港昔日推出廉租房是因為難民涌至,不給他們提供棲身之所對治安不利。這些廉租房後來搞到一團糟,給窮人定了‘窮’位,蟲蛇混雜,黑社會、販毒等行為集中起來。”張五常之論,對錯且不論,但其“廉租房給窮人定了‘窮’位”的論斷,相信是不難找到人類社會學的理論依據和事實佐證的。(作者為信孚研究院研究員,專欄時評作家,著有《買房的革命》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