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范正偉:中國如何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跨越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1日 11: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高速前進的汽車,不能只有油門沒有剎車,否則“欲速則不達”;快速發展的社會,同樣需要一種“慢”的能力,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在回答兩會記者提問時,溫家寶總理表示,“主動調低經濟發展的速度,不僅表明決心和意志,而且是一個重大的舉措”。這表達著總理的“速度觀”,也展示著中國的“發展觀”。

  從總理的回答和兩會熱議的話題來看,除了“放慢”,還有一個詞值得重視,那就是“加快”。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呼聲,從來沒有現在這樣強烈。

  “放慢”與“加快”,成為兩個最值得關注的關鍵詞,意味深長。放慢,是要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主線,真正使中國的經濟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著重提高經濟的增長質量和效益;加快,是為了調整經濟結構,解決中國經濟長期以來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使經濟的發展與人口、環境和資源相適應。換言之,“放慢”,正是為了給“加快”提供一個時間窗口,創造一個寬鬆環境;而“加快”則是要通過精耕細作、脫胎換骨,為中國未來發展創造新的更大空間。

  我們常説,我國在短短幾十年,走完西方國家幾百年走過的路程。這無疑是一個巨大成就,也標誌著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與此同時,也不可回避,在這樣的發展過程中,經濟發展水平與百姓幸福指數並不同步,中國製造的規模與中國創造的水平並不同步。從量變到質變,隨著中國實力的提升,經濟規模的壯大,我們現在已經到了這樣一個時刻,那就是重新審視我們的發展模式,思考速度與質量的關係、效率與公平的關係、眼前利益與長遠發展的關係。

  “寧願現在慢一點、難一點,也要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脫胎換骨。”這是一種慢工出細活的沉穩境界;“如果不儘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很難在今後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這是一種生於憂患的戰略眼光。“想快反慢”還是“以慢求快”?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的跨越,從速度中國到幸福中國的轉型,考驗著每一個執政者的速度觀,檢驗著每一個地方科學發展的能力。

  有這樣一個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麼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的確,作為一個人,什麼時候都不能沒有了靈魂;同樣,任何發展,也都必須時刻考慮發展的最終目的。據報道,今年和“十二五”期間,地方政府對“GDP”的“迷戀”正在降溫,各地的施政重點將放在讓發展成果惠及民生,並更多依靠科技而非資源實現發展方式轉變。這是可喜的變化,重大的進步。在中國前進的道路上,把握好“放慢”與“加快”的關係,把速度、效益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實現從速度優先向質量優先轉變,從注重經濟增長向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轉變,我們一定能像溫總理所説的那樣,走出一條光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