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2011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 >

十二五規劃與宏觀經濟政策論壇實錄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1日 10: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于2011年3月19日-21日在北京釣魚臺舉行。上圖為“十二五”規劃與宏觀經濟政策論壇。(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梁斌 攝)

  新浪財經訊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于2011年3月19日-21日在北京釣魚臺舉行。以下為“十二五”規劃與宏觀經濟政策論壇實錄:

  盧中原:大家早上好!經過昨天漫長的一天,希望今天大家仍然精神抖擻。今天上午我們的主題是“十二五”規劃和宏觀經濟政策。

  大家知道,中國的“十二五”規劃一直以來受到了國內外各界的關注,事實上這個規劃的制定過程也是集中了中國國內外的政治家、學者、企業家,乃至普通大眾的心血和共識。今天上午我們在這裡討論,不光是整個“十二五”規劃,大家可能還關心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頭一年,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中國的經濟能不能保持平穩的、較快的發展?能不能為“十二五”規劃打下一個良好的開局?此外,我們的各方朋友,有關心中國的國際組織、企業家、學者,還有外國政府的前政要,對中國的“十二五”規劃也有很多自己的看法,有很多自己的建議。

  今天上午這一節討論的三位嘉賓,第一位是國務院發展中心的主任張玉臺先生;第二位是我們邁克爾斯賓思教授,他是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第三位是著名的史帝芬羅奇先生,他現在不僅是投行的高管,而且還是耶魯大學的教授。

  下面,我們有請第一位演講者張玉臺主任。

  張玉臺: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在昨天的發言當中,各位嘉賓圍繞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中國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在新的歷史階段,尋求符合中國國情和長遠利益的發展道路。上一個五年,中國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基本上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中國資源環境瓶頸問題突出,技術相對落後,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十分突出,實現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之內,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今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為了謀劃好未來五年的發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工作,編制過程經歷了基本思路的研究、建議的制定和綱要編制三個階段。國務院的各個部門、各個地方政府廣泛參加,並面向社會公開徵求公眾的意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前一年,也就是在2009年就開展了“十二五”規劃的預先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對規劃的編制發揮了重要的參考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些領導和專家還直接參與了“十二五”規劃建議和綱要的起草工作。“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條件和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中國已經跨進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門檻,這一階段是向高收入水平邁進的關鍵時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風險,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緊迫。下面,我就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講幾點意見:

  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供良好的環境。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這既充分考慮了國際、國內複雜的形勢,又結合我國自身改革和結構調整的需要,是切合中國實際,並有望實現的目標。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會比去年放慢,但增長的勢頭仍然強勁。重要的影響因素有:

  第一,投資有望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今年中國將實施1千萬套保障性住房計劃,還將啟動水利、高速鐵路等“十二五”新開工項目。

  第二,在工資上升和個人所得稅改革等有利因素的影響下,中國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將保持穩定增長。

  第三,發達經濟體復蘇,失業率逐步下降,需求有望回升,有利於中國出口較快的增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編制的第二期宏觀經濟指數顯示,中國經濟增速將在2011年二季度以後穩步回升。中國政府將經濟增長長期預期新目標定為8%左右,這既有利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同時也為經濟結構調整預留了空間,有利於提高增長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當前,物價的總水平上漲的壓力仍然比較大,但我們有條件、也有信心在今年達到4%左右的調控目標。這主要是基於下面幾個方面的有利因素:

  第一,中國農業連續7年豐收,糧食供給充裕,糧食庫存率高達40%,遠遠高於國際通行的17-18%的標準。

  第二,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加快,有利於從中間環節減弱物價上漲的壓力。

  第三,導致通貨膨脹的貨幣因素得到初步控制。2011年2月份,中國廣義貨幣增長率放慢到15.7%,低於16%的調控目標,單月新增貸款明顯降低,而且調控物價的政策組合還有比較大的選擇空間。預計全年物價水平將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

  二、把産業結構調整作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內容和有效抓手。

  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實質性轉變,在“十一五”期間,中國産業結構調整取得了進一步得到改善,品牌影響不斷擴大,工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總體水平和競爭能力明顯提高。同時,中國也面臨著低成本優勢逐步削弱,創新能力不強,節能減排壓力加大等方面的挑戰。針對這些突出問題,應重點開展下述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進産業結構調整,也是大力促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在“十一五”期間,中國政府實施以節能減排為導向的産業政策,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實施大型節能減排工程以及行動,從實施效果來看,進展較為順利;不過中國節能減排機制尚處於轉型過程中,亟待形成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此外,中國研發投入長期不足,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弱,不掌握核心節能減排技術。國外核心節能減排技術的引進、轉讓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障礙。

  “十二五”時期,中國將繼續淘汰落後,鼓勵技術創新,和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應用,加快産品結構升級,提高産品附加價值,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使技術進步在勞動率提高和經濟增長中逐步發揮主導作用,促進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

  二是大力推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中國政府提出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産業。目前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正處在起步階段,需要堅持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並舉,發揮各種主體的積極性,搭建多元化融資渠道,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在這裡,我想特別強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政府歡迎各種形式的合作創新,鼓勵並支持開放式創新。目前我國正在著力完善知識産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進一步加大執行力度,為所有的在華企業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同時,我們也希望中國一些成長性好的創新型企業,通過與跨國公司的合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

  三是改善環境,拓寬領域,加快服務業的發展。

  近年來,服務業在我國國民生産總值中的比重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經濟增長的動力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過,服務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仍然偏低,國際競爭力不強,從服務業的內部結構來看,生産性服務業所佔比重低,發展滯後。

  “十二五”時期及今後一個時期,隨著中國工業化由中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過渡,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前景廣闊。因此,“十二五”期間不僅應提高服務業發展的比重,還應提升服務業的質量和水平,要大力發展金融、信息、科技服務、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等生産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和旅遊業,支持文化創意、服務外包、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態的發展。要放寬服務業的市場準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進服務業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組織形式和服務品種,調整和完善服務業稅收制度,增強服務發展的後勁和活力。

  四是發揮優勢,合理分工,推動産業有序轉移。

  近年來,中國的比較優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低成本優勢削弱,但大市場的優勢勻速的凸顯,成為吸引跨國投資的新優勢。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09年對在華跨國公司的問卷調查,相當高比例的跨國公司更加看好中國所獨有的低成本、大市場雙重優勢,有動力將支持與技術密集程度更高,資金密集程度更高的研發、高端製造等産業活動向中國轉移。要抓住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加速調整和國際服務業加速轉移的契機,積極有序的承接國際産業轉移,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研發中心、設計中心、採購中心落戶中國。與此同時,要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推動産業要素在中國國內的跨地區流動和重新組合,實現有序的産業梯度轉移,形成有利於東中西部充分發揮地區比較優勢、産業鏈合理分工的新局面。

  三、將調整收入分配作為擴大內需的關鍵環節。

  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供持續的動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根本上要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收入分配結構。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在這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2009年,勞動者報酬佔GDP份額比2007年提高了四個百分點以上;2010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首次超過了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城鄉收入差距低於2006年的水平,扭轉了繼續擴大的趨勢。不過,中國收入分配格局仍然不合理,收入差距仍然較大,收入分配的秩序還很不規範。

  在“十二五”期間,中國政府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調節的力度,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的兩個“同步”目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可以採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補低、拓中、調高,也就是説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水平,保證他們的生活基本需要,不斷拓展壯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將社會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二是發揮政府對市場機制失靈進行修正和補充的作用,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是大力促進就業,提高效率,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潛能,使最廣大的人民通過自己的勤奮和智慧獲取收入,改善生活環境。

  四是完善市場機制,不失時機的進行資源和要素價格的改革,充分發揮價格機制對促進要素間合理分配的作用,推進壟斷行業改革,規範國有企業的分配機制,通過公平、有效的競爭,創造更多的就業和更高的勞動生産率。

  謝謝大家!

  盧中原:謝謝張主任。開始就提到了今年中國經濟形勢的走向,做了一些有利條件的分析;他從産業結構調整和收入分配狀況的改善兩個角度來談中國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第一個觀點是為後面創造良好的環境,就是中國宏觀經濟如果能夠平穩、持續、較快的發展,我們就會有一個比較寬鬆的環境進行結構調整。

  下面有請第二位演講人邁克爾斯賓思。

  邁克爾斯賓思:張主任,盧副主任,女士們、先生們,非常高興今天早上和大家在一起,也非常榮幸再一次的被邀請回到中國的發展論壇。我想首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我所做的項目,就是開恩科洛斯基金會支持了一個由國際經濟學家和實踐者組成的團隊,我自己也參與了這樣一個團隊,為中國“十二五”規劃提供一些相關的國際經驗以及我們建議的參考。

  我們這個報告已經完成,而且已經在四月份在中國公佈了,包括中文和英文的版本都有。因此,大家都可以獲得這樣一個報告,也許會對大家提供一些我們的參考。至少我認為,這的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舉措,提升了我們這項工作的透明度。

  首先,我也向大家來隆重的推出一篇文章,我覺得這些內容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大家可以看看。現在大家也都知道,其實這個“十二五”規劃並不是以這種過去意義上的計劃,事實上中國已經進入了市場經濟,其實在這種情況之下,市場扮演的角色或者作用也越來越大,而不是真正的由計劃來主導這個市場。

  既然不是一個計劃的話,到底是什麼呢?這個規劃與其説是規劃,還不如説是一系列政策之間的組合,政策都是經濟發展所需要的。

  至少有五個基本的轉變:

  第一,改變增長的模式,尤其是在供應方面的結構,使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全球市場份額變得足夠大了,讓擴張的步伐沒有那麼快了,同時發達國家經濟體增長趨勢,可能還有逆風的情況,未來可能出現下降的趨勢。

  第二,對需求的再平衡,尤其從投資和出口轉向國內需求。

  第三,去適應一個不斷快速城市化的人口結構,保證有足夠的激勵措施,讓過程變得盡可能的有效。

  第四,建立足夠的社會基礎設施,建成一個和諧社會,尤其特別強調機會的均等。

  第五,擔任與中國實力相符的國際職責,包括在穩定增長和可持續方面,包括處理氣侯變化等其他方面的一些問題。

  中國中等收入的過渡有一些共同的,也有一些獨特的特點。實際上現在很少的經濟體,大概只有五個國家,他們能夠在保持高增長的同時,實現這樣一個過渡。而像中國這麼大和中國這麼多元性的經濟體,這麼大的國家走這樣一個道路是前所未有的。這五個轉折並不是什麼新的東西,在第九個五年計劃當中就已經承認需要這樣一個需求,但是現在的緊迫性變得更高了。

  經濟當中我們有這樣一個共識了,現在就是實施的問題,這也是我希望在接下來幾分鐘當中來看看如何實施這樣一個目標的。

  中國採取了一個正確的觀點,計劃和市場可以和諧共處。一方面國際的經驗也支持這樣一個方法,實際上有很多全世界發展最快的經濟體都能夠把計劃和市場有機的結合起來。每一個國家都成功的實現了它們從低收入向高等和中高收入的這樣一個轉變。沒有一個國家讓他們極端的相信所謂自由市場的模式。而國際的經驗同時也表明,計劃和市場之間的平衡會在這個國家逐漸走向富裕的過程當中更多的傾向於市場,這樣一個結構上的變革將會更多的由市場的機會,還有創業的一些努力來推動、來支持,因此需要建立一系列新的企業和事業。

  為了支持這樣一個轉變需要做幾樣事情:

  首先,那些傳統部門勞動密集型企業,他們過去為增長做出貢獻,現在會逐漸喪失他們的競爭力,因為他們也需要做出調整,比如説更多的向內地轉移。同時還有讓那些公司在價值鏈的高端更多的前進。

  當然在現狀當中有很多既得利益團體,有時會出現抵制的情況出現,造成變革的停滯或者是停止。不管是實際,還是民意的人民幣匯率在這個方面是一個有利的機制,因此不應當逆轉這樣一個趨勢。

  同時,在金融行業的發展方面,它能夠給儲蓄和金融仲介方面帶來更多的選擇,同時給股本和信用市場帶來更高的效率,同時也可以給更多的企業帶來支撐。因此不管是貿易還是非貿易領域都需要金融行業的增長。所有的行業能夠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可以吸引更多的農村人口轉向城市。當然了,很多這些工作都會在城市裏面所謂非貿易的服務型部門産生,因為不管是在出口還是在製造部門,他們雖然會逐漸的走向內地,但是他們不管怎麼樣,最終會逐漸走向增長速度放緩下來,並且會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其他地方,所以它必須要被替代,主要是那些國內需求所驅動的,尤其是在大型服務性行業所替代,比如説建築,城市運營方面。

  在戶口體系方面,我覺得需要取消它。而且所謂的農村移民最終要成為擁有完全身份的這種城市市民。當然了,如果不願意這麼做的話,更多是因為害怕城市化進程太快,或者是太不平衡。農村人之所以來到城市,不是因為城市有機會,而是農村沒有機會。拉丁美洲他們的經驗,他們土地比較集中,所以他們的城市化更多來自於農村的推動,而不是城市自身的吸引力。因此在這個過程中確實可以關注這個問題。

  但是戶口體系可能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了。同時我們也看到,在這個體系當中,有很多相互關聯的部分都需要共同取得進展,一方面我們需要國內需求不斷上升,然後在供應方面需要金融行業做出更多的回應,然後城市和社會的基礎設施也需要被建立起來,以支持這樣一個進程;同時還需要有足夠的社會激勵機制存在,讓人們做出正確的選擇,並且帶來一個有規則、有序的進程。同時隨著私營部門的不斷擴大,也需要建立相應的法律架構和政策來支持競爭,市場的準入和退出,市場的開放,知識産權,以及社會保障網。

  同時,在技術這個方面,可能也更多在強調本土創新,這也是中國在技術方面的一個東西。中國是一個大型而複雜的經濟體,有不同層級的政府,他們的表現如何呢?對於成功也起到關鍵的作用。因此,特別強調經濟和社會目標的融合,在進行體制改革的過程當中,同時設置足夠或者適當的這些激勵措施,它也是一個成功實施計劃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需要一個正確的衡量和透明度的體系。

  在這個過程當中,正確的指標和準確的指數,它能夠準確的幫助人們了解不管是經濟社會還是環境方面的目標是不是能夠準確的反映事實?實際上國際的這些經驗表明,來自於市民社會、來自於企業、來自於相關不同政府的及時回應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問題,並且讓我們找到過程當中一些糾正的辦法,同時提高我們的服務和業績的表現。實際上其他國家已經從公共諮詢的方面獲得很大的收益,尤其是政策設計方面,實際上中國在“十二五”計劃當中也是從各個地方、各個省市的這些民眾當中廣泛的徵集了經驗,而現在應當讓公眾更多參與進來,監督“十二五”計劃實施的進程。

  我再談談中國公共部門的問題,他們的資産負債表規模很大,包括土地,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大量的儲備,還有國有企業當中多數股權大量財富的擁有。國有企業在中國固定資産方面佔到一半,在市場當中的利潤佔了1/3,在所有的國家,這些資産都是以一個公民信託的形式存在,然後被建立起來,並且在應用的過程當中主要是獲得社會和經濟的雙重發展。中國在這個方面做得還是非常好的,絕大多數的國家讓他們公共部門的投資,希望他能夠達到足夠快的速度來支持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中國恰恰不需要這一點,因為中國哪怕現在消費少一點,但是為未來的增長願意下功夫,進行公共部門的投資,同時在過去的改革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但是有的時候,可能一個戰略的執行時間有些特別長了,比如説對公共部門進行投資的時候,可能一定的歷史時期是有必要的,但是未來如果加大這方面的投資就需要足夠的社會回報率支持,不管是公共還是私營部門。同時可能在90年代的時候,國有企業因為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可以有比較高的留存的收益和分紅。但是,這個時代現在已經過去了,現在國有企業的收入他們如果進行再投資的話,就必須也要接受同樣的、高回報的標準檢驗,要不然的話它的增長最終會緩慢下來。同時那些不能被投資的部分,重新導進高收益投資的類別,不僅是公共還是私營部門,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或者是投入到那些能夠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險的這些部門。

  當然,國有企業現在也進行了自身的變革,它們也必須接受市場規則的考驗和市場激勵的衡量,尤其是在産品市場、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當然後者可能在資本市場做得還不夠。現在工資不斷的上升,勞動力富足方面出現了逆轉,因此中國的結構需要在經濟需求面出現變化,更多朝向依靠可支配收入和政府的消費,當然我們不知道這方面的消費會不會增加。不管怎麼樣,它都會回到高回報的投資當中。問題是,並不是説它會回到哪,不管怎麼樣,不管政府的消費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消費,都是代表了國內累計的總需求的增長。而這個方面,從供給到需求方面的轉變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樣一個體系的變化是有必要的,這樣就需要把所有國有部門和公共部門投資的需求寄予對經濟回報方面的一個測試。

  我這樣説並不是説國有企業需要進行私有化,中國實際上現在設定了七個戰略産業,七個戰略産業當中,國家繼續保持主導性的所有者地位,這可能並不是一個完全好主意。我知道在其他國家也有一些例證,可能整體的私有化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糕。國際的經驗表明,它取決於不同的部門,也就是説各有各的情況,在有些部門,可能有更多的競爭會有更多的收益,會提高它的效率,會帶來更多的業績改善。但是這不是主要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要把總需求轉變到另外一種增長模式,可以讓增長變得更具有持續性,並且避免邊際回報遞減的陷阱,也就是改變現有投資的方式。

  這是我説的主要觀點總結。謝謝各位的聆聽。

  盧中原:謝謝邁克爾斯賓思教授。他在演講當中注重發展規劃、公眾監督,促進我們的政策,達到我們的效果。後來他也提到公共部門投資,效率需要進一步改進,以保持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這樣一些觀點對於我們來説都是很有啟發的。再次謝謝邁克爾斯賓思先生。

  下面有請史帝芬羅奇先生演講。

  史帝芬羅奇:非常感謝!非常榮幸能夠參加這樣一個盛會。

  在一開始,我就非常樂意的向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大家有這樣一個共識,就是十二個五年計劃是一個正確的戰略、正確的規劃,也是來得恰如其時,我也同意這樣一個共識。我想説的是什麼呢?實際上剛才我們聽到了邁克爾斯賓思教授談到實施的問題,戰略歸戰略,它都是一些有條件的遊戲。它包括一個國家內部和外部的條件所制約,然後在你做假設的時候很難把所有的東西都包括進去,尤其是在“十二五”規劃實施的第一年,全球經濟,當然還有中國的經濟也出現了一些不尋常力量的影響。對於我個人來説,向大家介紹一下可能存在的戰略,還有“十二五”計劃策略之間可能存在的緊張關係或者要素。先給大家進行一個歷史性的回顧。

  背後這張圖片寫的是過去五年計劃當中其中有兩個對中國來説具有戰略性的重要意義的。第五個五年計劃是上世紀70年代末的時候,在文化大革命之後,主要是引入了鄧小平先生“改革開放”這樣一個理念;上世紀90年代末的國有企業改革,也帶來所有制方面的變化。現在我們有了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實際上在十二個五年計劃之內,我想談的是中國消費者的崛起這一要素,也就是他們可能是在再平衡當中和邁克爾斯賓思教授關注的不一樣。

  在未來的需求當中,中國的消費者可能需要扮演一個更重要的角色,來促進中國成長的動能。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因果圖,來看看中國在政策關注方面如何達成相關的目標,尤其在中國宏觀經濟層面的動力,三個基本的要素:第一,就業。就業是由服務業提供的。第二,工資。工資主要是通過對農業收入、農村收入的支持實現的。第三,消費傾向。這是最微妙的,也就是説更多轉向國內需求支撐增長。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一開始的情況,可以看到中國的個人收入在GDP當中的比例,實際上在主要經濟體當中是非常低的,其他國家相對都比較高,不管是發展中還是發達國家都是這樣的情況。比如説美國現在是86%的比例。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來提高個人收入在GDP當中所佔的比例,然後把這種個人收入在未來轉化為實際增加的購買力。

  我們談到了服務業的關鍵作用,尤其是在提高勞動收入、創造就業方面的關鍵作用,之前我們也聽到了服務業的提升和改善的情況,尤其最近幾年出現的進展。中國還是一個服務業比較小的國家,只佔到的GDP的40%,全球大概平均水平現在是達到了一半以上。實際上中國的“十二五”計劃當中有一個4-5%的提升目標,即使達到那個水平也是相對比較低的水平。這就要看如何把服務業進一步培育做大的問題,“十二五”計劃更多看到所謂批發零售業、物流業的發展,當然還有國內的交通、醫院、醫療保健等其他一些服務業産業都有很大的潛力,和其他知識密集型産業相比,它需要進行大量的投資,然後也需要進行大量的交易活動。

  之所以説服務業是關鍵,因為中國在我看來需要改善它增長當中的勞動密集度。另外一個讓人比較吃驚的圖表在這兒,可以看到中國的GDP增長可能相比其他亞洲經濟體確實是最高的,達到9%以上。但是就業增長方面確實是比較低的。因為中國有一個出口和製造業為主的驅動模式,絕大多數的製造業都是所謂的資本替代型。服務業也在上升,現在這個服務業實際上是勞動密集型的産業,每一個單位GDP,服務業能夠提供更多的機會。所以説現在中國正在進行轉型,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這對每一個單位的GDP産出會吸收更多的勞動力,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它可以使中國能夠在轉型過程中同時還能夠創造一些就業的機會,在未來的五年裏。

  我們現在把重點放在七個戰略新興産業,我們要記住,針對這七個産業的是資本密集型産業,我們同時還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看看工資的情況,未來五年內工資還會上漲,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從農村向城市的一種人口轉移,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在未來幾年內還有大量的人口要從農村向城市轉移,這也創造出大量的新的工薪階層。現在我們看一個趨勢,中國儲蓄率增長的變化。我們過去12年,我們的收入翻了一倍,很大的一個挑戰就是社會保障,昨天我們也討論了,就是要建立一個安全的社會保障網絡,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夠建立起這個社會安全網絡的話,可能我們會讓人們更有信心去消費。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這個網絡的覆蓋率,中國退休金的管理情況,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管理的,這是政府佔了大頭,社會保障基金只佔了一小部分,這是一個問題。

  我覺得,我們戰術上的挑戰主要是三個,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今年的通貨膨脹率有過高的趨勢,所以説中國要在這方面進行應對。通貨膨脹並不是一個錯誤,中國一直有通貨膨脹的問題和挑戰,總理也説了,通貨膨脹是2011年的重中之重,就是抑制通貨膨脹率。我們要想抑制通貨膨脹率的話,必須要調整很多經濟的結構,這也是很難的一個任務,中國現在正在努力完成這一任務,如果你想抑制通貨膨脹的話,你就不能一直增長工資,所以有兩難的境地。

  我們看一下中國通貨膨脹的問題,可能大部分來自於農業方面的。如果政府通過提高利率的方法,是不可能在長久的方面解決通貨膨脹的。大家看一下,在短期的這種利率中,如果你要把它提高的話,它對通貨膨脹的這種減少是比較有限的,影響是比較有限的。我們看一下調整的速度,我看外部市場的一個發展情況,就是個人消費的一個情況。從個人消費來看,美國、歐洲、日本個人消費都是很有限的增長,這也是一個挑戰,對於中國的出口也是一個挑戰。所以,我們在外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把重點轉到內部的需求、國內的需求。所以,所有的這些必須讓我們立馬就強調,不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要進行一些內部內需的刺激。

  還有一個是説,今天上午在早餐會的時候,我也覺得中國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消費刺激政策,我對美國的資産負債表平衡反而不是很樂觀,我覺得中國應該還是能夠做得比較好的。

  再看一下中國和美國的比較,這是一個經常帳戶的以美元計價的平衡的比較。我給“十二五”規劃做了一個圖,左邊是我們的機制,右邊是我們的目標。邁克爾斯賓思教授剛才也講到了,我們有很多的短期戰術方面的挑戰,必須要馬上解決掉,在“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就必須解決掉。中國短期要解決一些緊迫的問題,長期要實施一些計劃。

  謝謝大家!

  盧中原:感謝史帝芬羅奇教授,他對中國的問題和世界經濟的問題有比較深入的洞察,經常對中國經濟發展提出比較有見地的看法,剛才在他的演講當中進一步提出了中國提高居民消費這些方面的意義,同時他也提到了對於通貨膨脹的治理,僅靠利率的提升恐怕還是不夠的,特別要關注農産品價格的變動,外部市場的影響,這樣一些看法都是很符合實際的。我們也努力在這方面加深研究。昨天全天我們中國政府各個部門的部長向各位外賓和國內的參會者介紹了中國“十二五”的情況,大家對這些部長提了很多有關中國“十二五”的問題,今天上午我想請我們的與會者對兩位外方專家、兩位教授提問題,現在還有六分鐘,提兩個問題。

  提問:您剛才講到,社會保險改革,我們平均的金額是很小的,每一個人社保的金額是很小的。您是怎麼計算的呢?您覺得會不會發生變化呢?

  史帝芬羅奇:現在總的這種退休保險的擴張,我覺得中國的個人內部消費在未來的五年內,可以在去區間內上端4-5%內進行浮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儲蓄率是否還會繼續上升?還有待觀察。我的觀點是説,我有一點對“十二五”不滿意的方面,政府沒有宣佈一次性的調整在社會保險公共基金範圍內的作用,這一點是我覺得對中國家庭沒有達到預期的。

  提問:我有一個問題是對張玉臺主任,但是我也想問其他兩位。剛才他們都做了很好的講解,但是我主要想問張玉臺主任的一個問題是,中國將如何反映,如果其他國家進展非常緩慢,經濟復蘇非常緩慢的話,比如説在貿易上等等進展非常緩慢,中國會怎麼樣反應、應對這一問題呢?

  張玉臺:我們注意到在國際市場一些主要發達國家,雖然仍然在承受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各種各樣的影響,但是正在緩慢復蘇。如果國際一些主要發達國家復蘇比較緩慢的話,中國最重要的對策就是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

  提問:很顯然,我們有一個一致的意見,就是説不管是政府還是其他的人士,中國將會進入一個在GDP中擴大內需的比例,GDP的目標還有個人收入的增長目標,我們是不是還有一個消費佔GDP的目標呢?就是在“十二五”規劃截至的時候,消費要佔GDP多少的比例,有沒有這樣一個目標呢?

  被訪者:看了很多的英文文件以後,我覺得好像還沒有這樣一個目標,就是消費佔中國GDP比例這樣一個目標,在我翻閱了所有文獻之後。

  邁克爾斯賓思:我們的目標在擴大,我們政府還有個人消費比例。在這個過程中,系統可能會發揮它的作用。所以我覺得在這個階段,我們如果制定這樣一個目標是不明智的,因為我們還有很多的因素,比如説我們還要考慮到消費、投資這些,如果你現在要制定一個目標的話是不太明智的。

  盧中原:謝謝邁克爾斯賓思教授給我們留了很大的餘地。根據我的了解,中共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當中提出來了,“居民消費率要上升”,這是中共中央關於“十二五”規劃建議當中是有這樣一條;但具體提高多少,在“十二五”規劃綱要當中還沒有明確給出來,但這確實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謝謝!

  今天上午這一節到此結束了,非常感謝提問者,也非常感謝三位演講人,我們再次對他們表示感謝!謝謝大家!精神抖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