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註定要在全球的注目下發展起來,並且對世界産生影響。”馬丁 沃爾夫同時提醒説,“成為超級大國並不一定代表着優勢。”
作為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經濟學家,馬丁 沃爾夫在3月19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學術峰會午餐演講上發表了上述觀點。
馬丁 沃爾夫對中國充滿信心。他相信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經濟強國,而且即使以市價計算,也很有可能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其影響力將逐漸滲透到世界經濟的各個角落。
“從這層意義上講,中國在今後二十年所面臨的挑戰,更甚於過去三十年。中國必須實現快速發展,但又要充分考慮自己對全世界的深刻影響。中國必須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且別無選擇。”中國制定政策時,不僅要關注它與全球體系的互動,而且要促進這個體系的發展。
“我認為中國最核心的國家利益在於維持穩定、和平並且合作的全球政治和經濟環境,只有在這種環境裏,中國才有信心保持高速經濟發展。”他説。
馬丁 沃爾夫建議,中國應該從金融、貨幣、貿易和直接投資、自然資源等方面制定政策,去達到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是,在西方強國於二戰後創建的國際秩序上,建立一個受規則約束、基於制度的全球體系。
在金融政策上,中國必須在國內創建一個有能力支持其自身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幫助建立一個支持經濟高速穩定增長的全球金融體系;保護本國的金融體系免受全球金融體系過度影響。
在貨幣政策方面,馬丁 沃爾夫認為中國需要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資本流出速度、讓家庭擁有更多可支配收入、改善家庭的社會福利,並且將這些措施結合起來以降低中國龐大的外匯儲蓄。
在全球貿易和投資方面,馬丁 沃爾夫建議,中國可以嘗試用某種形式終結無休止的多哈回合談判,無論其成果多麼有限。
獲取自然資源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全球如能就獲取和管理全球資源的最佳途徑達成協定,那麼對中國有百利而無一害。”馬丁 沃爾夫所指的“協議”,至少包括像世界貿易組織為其他貿易領域制定規則一樣,就自然資源投資和貿易條款達成共識。
責編:李芮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