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陶短房:“虎媽”不是“中國式教育”的代表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01日 0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虎媽”的那些“鐵律”,相當多一部分在很多中國家長看來也是不能接受的。“虎媽”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國媽媽”,“虎媽教學模式”也遠不能和“中國式教學模式”畫等號。

  一本《虎媽戰歌》讓中西教育模式孰優孰劣的話題,再次成為熱議話題,為“虎媽式中式教育”叫好者有之,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摧殘孩子個性、主張教育模式應該“西化”者也不少,還有人則從“歐美人才危機”、“中國崛起”等很宏觀的角度去品頭論足。不論哪一種觀點,支持者都是既有華人,也有洋人。

  看到“虎媽”蔡美兒的事跡,不由地想起加拿大轟動一時的“麥克琳事件”。

  去年11月,加拿大知名的雜誌《麥克琳》曾刊出文章,稱加拿大大學過於“亞洲化”,女皇、西部、麥吉爾等名牌大學裏充斥著“過多的亞裔學生”,並借一些受訪者之口,稱這些亞裔學生的家長“威逼利誘子女非進名牌大學不可”,説亞裔學生是“靠成為分數機器進入名校”,然後“放棄社會活動和交際死讀書”,在學校裏名列前茅。這話題不但讓許多社團、名人和媒體捲入其中,連加拿大聯邦部長也參與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麥克琳》指責中國學生“太用功”、“分數機器”和“放棄社交”等,許多洋人中的名流為中國學生辯護,如多倫多大學校長和約克大學教授先後公開表示,《麥克琳》的指責有“種族歧視”之嫌,亞裔家長有權選擇子女教育方式,而聯邦移民部長肯尼則認為,對某個族裔學生太多或太少品頭論足很不合適,亞裔學生勤奮好讀,所以升學更多,這是很正常的,“難道成績好升學機會就高也有錯嗎”?

  不難看出,過於執著地將中西教育模式對立起來,非黑即白,舍此即彼,是既不符合事實,也並不恰當。

  説“不符合事實”,是因為中西方教育模式,本就沒有如此分明的畛域。都説中式教育主張灌輸,但平民教育始祖孔子就強調“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這分明是啟髮式教育、快樂式教育的理論;都説西式教育主張個性、快樂,但在諸如本國歷史、價值觀等科目上,各國幾無例外地採用“灌輸”法。

  不僅如此,中西方教育模式早已互相借鑒和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中國,許多家長也開始借鑒西方教育模式優點,主張啟髮式教學,並尊重子女個性和意願;同樣,許多西方家庭也借鑒中式教學方法,對子女基礎學習抓得較緊,加拿大一些省份出現各種形式的中學“重點班”,也被認為是向東方教育模式的一種學習和借鑒。

  至於“虎媽教學模式”,或許對她的孩子有效,但不意味著對每個孩子都有效。“虎媽”的那些“鐵律”,相當多一部分在很多中國家長看來也是不能接受的。“虎媽”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國媽媽”,“虎媽教學模式”也遠不能和“中國式教學模式”畫等號。

  “虎媽”之所以在美國反響強烈,或是因為美國人雖習慣於“啟髮式教育”對待孩子,美國社會卻也習慣於“灌輸式教育”對待異國文化,而對疑似來自一個突然崛起大國的“異端教育模式”感到本能警惕,對其得失過度敏感;而《麥克琳》的爭議之所以在加拿大變得陣線混沌,則可能是因為這個“調色板國家”原本就以兼收並蓄、博採眾長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