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考察“私德”,又一塊制度的“補丁”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4日 16: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房清江

      杭州富陽市推出幹部考核新模式,考察幹部8小時以外“私德”情況。按規定,8小時以外的官德考評包括:生活作風、家庭關係、有沒有拖欠物業費、有沒有在小區亂停車等。實行不久,有人擔心該方法會侵犯隱私。當地組織部門表示,將確定隱私範圍。(1月14日《新京報》)
 
      在提倡創新的年代,富陽的幹部考核新模式,毫無疑問可以列入“創新”的行列。但凡“創新”就意味著有顯性與隱性兩個方面問題,比如這個考察“私德”,顯性的是組織部門重視,欲在措施上給力;隱性的是,幹部的“私德”問題已然成為了這個地方的突出問題。同時,這些問題則又説明了這個地方在幹部的教育、監督與管理上,存在比較大的漏洞,使得一些幹部諸如生活作風、家庭關係等家庭婚姻道德,繳納物業費、按規定停車這樣的社會公德不能得到很好的遵守。
 
      不可否認,當這樣的幹部大面積存在,給幹部考察帶了很大困難,給“帶病提拔”留下了很大的隱患。正是基於這種考慮,才會讓人覺得過去的幹部考核模式OUT了,才會覺得改革幹部考核的方式方法顯得很緊迫。但是,仔細深究卻不難發現,考察幹部8小時以外“私德”,更像是對幹部的一種監督制度,是用幹部考核替代了幹部監督管理的失位,是用幹部提拔作為了制約幹部8小時以外行為的籌碼。倘若,一個幹部失去了提拔任用的機會或者沒有進步的動力,那麼這樣的考察模式,必須會大打折扣。
 
      我國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在分析中國歷史時指出,中國政治制度演繹的傳統是,一個制度出了毛病,就再制定一個制度來防止它。結果制度越來越多,往往造成前後矛盾、執行困難,反而失去效率與效力,這就是有名的“錢穆制度陷阱”。 考察“私德”,表面上看是模式創新,其實是給現有的制度打“補丁”,這種給制度打“補丁”的作法,恰恰掉入了這個陷井。比如,根據這個考核模式,如何區分和界定公私領域,又如何查實和處理考核中發映的問題、如何處置考察中的爭議等等,都需要進一步厘清。此外,8小時之外,如此大的範圍,如何保證評價不偏聽偏信?據介紹,“走訪、調查人數有時會超過200個”,那麼,眾多的被考核幹部,眾多的座談群眾,到底需要多大的人力與精力來開展這項工作?
 
      畢竟有效的監督制度不可能是一個單項的制度,而應是一個制度體系。這個制度體系不是以制度的多少為標準的,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在於管不管用。因此,制定制度要切中問題要害,建立真正管用的制度框架。比如,對幹部8小時以外的“私德”問題,應該是按照幹部行為規範的要求,加強監督與懲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將端正幹部的“私德”當作幹部自覺遵守的普適性要求,功夫下在平時。幹部考核、幹部選拔更多地是對這些結果的運用,並作為其間的一個環節,予以緊密銜接,而不是越俎代庖,在制度上打“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