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玉玲:方寸之間迸發文化活力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12日 07: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3000多年的篆刻藝術在今天煥發新的活力,這是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繁榮的一個縮影。”十八大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藝術院常務副院長駱芃芃談起篆刻總是滔滔不絕,這是她鍾愛的藝術,更是她畢生的事業。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駱芃芃代表特別認同,“古老的篆刻藝術如果不創新、不與現代生活結合、不走向世界,未來的路子將越走越窄,最終還會面臨生存危機。”

  近十年,駱芃芃代表一直在為實現篆刻藝術的現代化、國際化努力著。雖然在別人看來篆刻只在方寸間,在她看來卻有大千世界;雖然在手機、電腦這些現代通訊工具的衝擊下,印章似乎在遠離人們的生活,但作為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卻在傳承發揚。

  談起這些年篆刻藝術的傳承和發揚,駱芃芃代表清楚地記得邁出的每個關鍵步伐:2006年,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中國篆刻藝術研究中心,篆刻不再是擺地攤的工匠活計,而成為一門系統、獨立的學科體系;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篆刻藝術”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提高了中國篆刻藝術的國際地位;2010年,駱芃芃總策劃設計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篆刻藝術精品展”在上海世博會世博文化中心舉行,讓篆刻藝術走向世界……

  古老的篆刻藝術不是“死”的,它融入現代生活,會迸發新的活力。駱芃芃代表嘗試著將刻在壺底的印章作為藝術符號設計到了壺身;將篆刻藝術放大到商標、廣告等展示中;將篆刻運用拓展到服裝、圖書、建材等多方面。2008年,她策劃的“金石永壽——中國壽山石篆刻藝術展”,在國家大劇院現代藝術館開幕,融入詩、書、畫、印及茶香、琴韻的藝術展覽新方式,創下同類展覽參展人數的最高紀錄;2009年,策劃並參加“江山多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篆刻藝術精品展”,將自然環境和天、地、人文、歷史、藝術融為一體,結合中國篆刻藝術與古典王府建築、宮廷園林,開創了“中國庭院式篆刻藝術展”的新範式,讓參觀者領略了藝術融于自然的魅力…… (本報記者 張玉玲)

熱詞:

  • 文化活力
  • 2009年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藝術研究院
  • 2008年
  • 新範式
  • 江山多嬌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