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佘宗明:公務接待“自釀米酒”是句無聲的旁白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30日 14: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為節約公務接待成本,廣東南雄市百順鎮在今年的公務接待中,用自釀米酒代替市面上購買酒水。該鎮負責人稱,百順鎮雖偏僻,平均每個月卻要喝掉100斤酒;自釀米酒後,成本只有約5元/斤,減輕了公務接待的壓力。

  公務接待,靡費財力,幾成共識。只不過,當“接待壓力”成了鎮政府不堪重負、自釀米酒的由頭,終究有些出人意料——誰能想到,為了紓解財政壓力,地方政府竟客串起“釀酒人”的角色來?

  自釀米酒,用於招待,説起來,不失為一種“招待智慧”:自釀米酒,成本低廉,較之於市面上購買,是個省錢招數;再者,自釀的雖説質樸,卻不乏特色,頗顯誠意。“農家臘酒雖渾”,待客卻是盛情。正因如此,不少人疾呼,該將“自釀米酒”的法子推廣開來。

  米酒香醇,在公務接待總跟“高檔酒”“珍饈美味”聯袂呈現的語境下,也別有一番幽趣。可是,這般招待創意,大概也是迫於無奈,才另辟蹊徑。若非囊中羞澀,物力上難以承載,當地政府還會自釀米酒嗎?恐怕不會。

  財力不夠,自釀來湊,個中的艱澀況味不言自明。這邊是地方物力維艱,發展緩滯,那邊是沉重的公務接待負擔,兩相權衡,除了壓縮儘量節省招待成本,別無他法。沒法下“逐客令”,又買不起奢侈酒水,只能是稍作變通,自釀代替購買了。

  百順鎮政府自釀米酒,跟其窘迫的發展境遇相關。可欠發達的,豈止百順一地?它們都陷入“接待困境”中:一方面,“接待就是生産力”,已成不少地方謀發展的信條,無論是為了“求撥款”抑或“引投資”,都連接著地方的發展訴求;一方面,因接待成本太高,它們捉襟見肘,難以支撐。

  一個鄉鎮,一方僻壤,平均一個月都要喝掉100斤酒,地方公款接待的耗費,由此可見一斑。有媒體報道,公款接待在某些地方已造成債務危機。先前也有北師大學者調研指出,有些地方領導70%的時間都花在酒桌上,身體健康也受損害。

  既然公務接待積弊不淺,那麼,是否可以為其“消腫”呢?置於官場的應酬慣性、人情約束和利益羈絆的情境中,遏制“舌尖腐敗”,終需漸進式改觀:溫州的“接待新政”——“每人每餐不超過60元”、“鮑魚、魚翅等不得上桌”,是種循序推進;而百順鎮的“自釀米酒”,也是一種迂迴策略,儘管是出於無奈,可也不乏省儉意義。當然,“限價消費”“自釀米酒”,是一種實用性的有度妥協,它不是撫平創傷的“創可貼”,而是權宜之方,僅可作撓癢之用。

  自釀米酒為接待,是一句無聲的旁白:不菲的接待成本,只會讓貧困地方的困窘加劇。

熱詞:

  • 旁白
  • 自釀米酒
  • 創可貼
  • 消腫
  • 公務
  • 公款
  • 百順
  • 況味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