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鴻剛:如何看待美國大選中的“中國牌”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9日 10: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王鴻剛(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毫無意外,2012年的美國大選仍在玩“中國牌”。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的總統候選人在涉華議題上相互抹黑,大放狠話,再度陷入一場“誰對中國更強硬”的競賽。“操縱人民幣匯率”、“謀求不公平優勢”、“搶走美國工作機會”、“威脅美國經濟安全”、“外交獨斷強硬”等論調,讓人聽得耳膜生繭。

  同以往歷次大選類似的是,“中國”雖在此次大選中屢被提及,但既非核心話題,也非最終目標。無論是在兩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還是在正副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中,關注焦點都是有關民生的內政細節和有關國家發展方向的宏觀設想,提及中國的次數是相對有限的。這説明,從美國內政外交的整體看,中國迄今仍不是美國要應對的最緊迫、最要害問題。而且,美國政客們在提及中國的時候,往往另有所圖,或者將涉華議題當成抹黑對手的“塗料”來用,或者是把中國當“墊腳石”,先將中國説成動機不純、行為不端的“負面典型”,然後發誓對中國絕不手軟,從而將自己立於道德高地。就此而言,中國大可對這些閒言碎語淡定處之。

  不過,這次美國大選激辯中國議題,並非只是往屆競選過程的完全複製。大選程序依舊,但大選背景生變。其變有三:其一,當前美國的經濟困境是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長期以來,通常是共和黨主張自由貿易,民主黨強調國內保護。而這次大選中,由於復蘇經濟鮮有良策,“保護主義”幾乎成為兩黨共識。其二,中美之間經濟競爭的激烈程度是幾十年來所未見的。在一些美國人看來,美國要復興製造業,就必須對中國産品予以排擠;要重振競爭力,就必須對中國新能源、互聯網等領域企業加強打壓;中國大規模對美投資,也給美國帶來安全擔憂和心理不適。其三,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疑慮之深,也是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看對方不順眼,對對方不放心,如何對對方再認識、再定位,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兩國未來的政策取向和關係特徵。

  對此次美國大選炒作中國議題,我們還不能等閒視之。因為上述三方面的背景變化可能意味著,即便大選結束,美國也不會就此偃旗息鼓,而是繼續採取歧視性和競爭性的對華經濟政策。此次奧巴馬為表明立場,不僅口頭上不放鬆,而且還利用手中職權在打壓中國方面做了不少“實事”,如對中國産品徵收重稅、否決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以及將中國企業告上WTO等。因此,既不能奢望此次美國大選會對中國經濟利益毫發無傷,也難以期待新當選的美國總統會對中國改弦更張。中美之間的經濟摩擦和競爭,恐怕會超越選舉而成為常態。新的變化還可能意味著,即便大選結束,中美關係的政治互信也不會很快自動修復。那種認為大選之後的中美關係將柳暗花明、自動轉好的想法,很可能靠不住。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熱詞:

  • 中國牌
  • 美國民主
  • 美國總統
  • 美國大選
  • 美國經濟
  • 實事
  • 塗料
  • 政治互信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