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莫言作品“進教材”有何不可?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4日 18: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劉化喜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有關莫言作品是否該入選中學生教材的話題引起熱議。13日記者從語文出版社了解到,目前該社已經確定將莫言作品收錄在高中語文選修課程中。《人民文學》雜誌主編李敬澤認為,不要低估現在中學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説充滿詩意,非常適合中學生讀。

    首先作個假設。如果莫言沒有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獎,甚至根本沒有被提名,那麼其作品被選入選修課本,大概不會引來如此多的關注乃至質疑。換言之,很多對入選持反對意見的人,其實未必真是衝著莫言作品的質量和水平而來,而只是因為莫言剛剛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本身就很奇怪——難道選編作品,不應該首先看重作品本身的力量,而是作者的身份嗎?

    當然不必否認,此次莫言作品能夠入選學生選修課程,與其獲得諾貝爾獎不無關係。不過這未必能構成反對入編的理由。雖然入選與獲獎息息相關,但首先更是因為該出版社正在進行新版選修課程的選編。正如同上海普陀區文化局正在籌備舉辦“世紀諾貝爾”展覽活動,因為莫言獲獎,理所應當地迅速增添了莫言手稿等展品——無論“諾貝爾獎”相關展覽活動還是學生教材,如果絲毫看不到國內唯一一位獲獎者的作品,豈非讓人遺憾!

    莫言部分作品存在爭議,有的可能確實未必適合走進課本。但顯然,這並不代表莫言的所有作品都不適合學生閱讀。正如專家所言,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説大都充滿詩意,能給人豐富的聯想空間,很適合中學生去讀。即如此次入選的《透明的紅蘿蔔》,從一個孩子的角度,訴説了他少年時代生活環境的寂寞荒涼,很契合中學生的心理接受,把這樣的優秀作品提供給學生,有何不可呢?事實上,莫言作品此前就曾入選過中學生課外讀物。

    文學應該回歸文學。我們不能因為莫言的身份就質疑其獲獎,當然更不必因為質疑其獲獎而反對其作品入選教材,甚至包括選修教材。教材選編需要審慎而不能簡單追逐新聞熱點,但諾貝爾獎能夠持續百年的影響力並將繼續長期影響全球文壇,其本身就並非只是個簡單的新聞事件。莫言作品關注社會底層,厚重感強,曾被譯為多國文字,其實我們恰恰需要思考:為何如此優秀的作品,此前在國內的影響並不特別顯著呢?

    並不必因為莫言摘獎,就妄言中國文學文學已經到達世界文學的顛峰。作品就在那裏,其價值也在那裏。但文學是需要傳播的,莫言獲獎至少會對文學在國內重新受到關注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事實上,各地書店莫言作品的大受歡迎就是明證。由是推之,莫言獲獎必然也會引發更多學生讀者對其作品的閱讀願望,入編選修教材也必然會促進優秀作品更廣泛的傳播,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對莫言作品入編選修教材,我們不妨欣然視之。

熱詞:

  • 莫言
  • 諾貝爾文學獎
  • 關注
  • 入選
  • 學生選修課程
  • 閱讀
  • 價值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