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胡印斌:農民工養老不該總是止于期盼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0日 08: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從24歲出門打工,李軍政從河南老家來到北京又過去了一個24年。其間,賣過水果,賣過蔬菜,倒騰過竹涼蓆和一次性筷子,開過小飯館……現在從事廢品回收的生意。對於未來,李軍政説,希望政府能多關注一下底層老百姓的養老等問題,“假如國家給我們養老金的話,我就可以不這麼辛苦了。”(《中國新聞週刊》10月9日)

  24年在城市裏掙扎、打拼,從事的還都是維持城市運轉不可或缺的底層行業,卻很難獲得一份安度晚年的養老金,農民工李軍政的願望顯得那麼悲涼。從第一代農民工進城到現在,30多年了,他們的養老保障問題不該總是處於期盼之中。

  可能有人會説了,現在國家已經出臺了農民工繳納社會保險的政策規定,進城務工人員完全可以自行參保,只要連續繳費滿15年的,均可以在退休後領取一定數額的養老金。誠然,關於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的制度,確實已經推行有年,在一些地方有些農民工已經見到實效。但是,部分農民工得到實惠並不意味著這一群體整體性被認同,更不意味著相關的制度設計就可以止步不前。現實地看,目前的農民工養老問題至少存在如下障礙。

  其一,在那些成建制、有組織的企業裏,農民工可能比較容易參保,而分散的、自主擇業的農民工則參保困難。這中間,可能存在認識上的差距,比如農民工對於社會保險認可度低,意識跟不上,等等,但是參保手續的繁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民工參保。大量的進城務工農民,每日裏忙於眼前的生計,很難有時間、有精力去料理未來的養老問題。

  更何況,相當數量的農民工就業並不穩定,以建築工人為例,一個工程做上幾年,一俟工程完工,馬上又開始輾轉打工,其所服務的企業、生活的社區等等都會發生變化,而社保強調的連續性、穩定性則均是橫亙在眼前的難題。至於一般打零工的農民工,今天賣菜,明天倒騰小商品,不僅職業變化快,也往往居無定所,如何能夠穩穩地繳費參保?

  其二,地區之間養老保險接續難題、城鄉之間的統籌銜接難題,也困擾著渴望參保的農民工。農民工出來打工,往往不拘于一個固定的城市,從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返回內地城市務工,養老保險的順利接續,在目前還存在一定問題,這也是此前媒體報道好多農民工寧可承擔部分損失也要兌現的根源所在。而城鄉之間居民養老保險與新農保之間的接轉,無疑也是一個問題。

  特別是,因為社會保險制度本身的專業性,很多農民工既缺乏單位、組織等相關人員的解讀,也缺乏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解釋,往往很難搞清楚其間的曲折,這種單純的技術性門檻也導致他們遠離養老保險。

  今年6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佈的中國2011年人力社保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1年,我國農民工數量達2.5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約1.6億人,而參加養老保險的農民工人數僅為4140萬人。這樣一個參保比例,顯然低了,也在客觀上印證了時下運行的養老保險制度對農民工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因此,無論是從農民工自身的利益出發,還是從國家未來的養老安全考慮,都應該有針對性地改變這種參保比例過低的狀況。一方面,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整合,從國家戰略的層面高度重視農民工的養老問題,逐步實現城鄉統籌、區域接續、城鄉接續,不能無視億萬農民工可以預見的淒涼晚景;另一方面,也要在制度設計上設計一些簡化程序,改變一下現行的繁縟複雜情形,降低技術性門檻,讓農民工願意參保、積極參保,通過參保還給自己一個可以期待的未來。當然,現行國情下,農民擁有土地的使用權,這也是一種養老制度的補充。

熱詞:

  • 養老問題
  • 養老保險制度
  • 養老制度
  • 農民工就業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