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福州:傳承人保護與傳承機制的多元構建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6日 10: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由文化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蘇州論壇在蘇州舉行。蘇州論壇是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理論研究領域的大型論壇,迄今已舉辦3屆,專家學者、管理者濟濟一堂,取得的成果對指導非遺工作提供了理論支撐,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論壇的主題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建設”。圍繞傳承人的責任與義務、資料的收入整理與建檔;傳承人的認定、保護及退出機制建設;以及傳承人在生産性保護中的作用等展開了研討。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領域專家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非物質文化遺産職能處室處長與會,表達了各自的真知灼見。

       傳承人在非遺工作中的重要性人所共知,無論是英雄史詩、精湛的工藝美術大師,無論是禮儀節慶的組織者、實施者,還是口傳身授出神入化的表演藝術家,可以説,技藝就在他們身上,沒有他們,就沒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

       政府主導,充分發揮職能部門作用

       政府主導是非遺工作的重要原則,對傳承人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使他們有地位、有尊嚴,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搞傳承,一心一意帶徒弟。一方面文化部著力提高傳承人的物質待遇。經過多年努力,從今年開始,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已達6.2298億元。對國家級傳承人的年補助也由2008年的8000元提高到現在的1萬元;我們將繼續扶持那些技術含量高,傳承場所簡陋、招徒帶徒困難的項目和傳承人。另一方面,抓住有利時機動員公眾參與。借助宣傳貫徹《非遺法》頒布實施一週年為契機,通過舉辦節慶活動等形式,以建立代表性傳承人為抓手,增強全民的文化自覺和參與意識。同時文化部注重引入激勵機制。2009年文化部會同人事部授予35名國家級傳承人國非遺保護先進工作者”稱號,享受省部級勞模待遇,對傳承人是重要激勵。今年文化部開始探索引入民間資本進入非遺領域,頒發評選“薪傳獎”,並將陸續採取資金補貼、材料政府採購和對傳承人後期獎勵等多種形式,在傳承場所規劃用地、材料購置稅賦減免和選徒帶徒方面關心他們,扶持一批具有重要示範和引導帶動作用的傳承人。

       薪火相傳,重視傳承人隊伍建設

       記憶因人而存在,傳承人是活態傳承和動態傳承的關鍵。所有項目,不論採取何種方式,都應是圍繞著傳承人,最終落實到傳承人的保護上。傳承人的管理和傳承隊伍建設,形勢不容樂觀。首先要保護好傳承人。現今的1488名國家級傳承人隊伍,年齡結構老化問題嚴重,截至目前統計已去世100余位,搶救性保護迫在眉睫。其次有針對性扶持。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扶持計劃已經納入《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職能部門將細化成具體的工作安排,進一步改善傳承人的教育培訓、傳藝帶徒、場所設施等條件;還有遵循傳承規律。組織專家跟蹤研究當前非遺傳承三種常見的家族式、師徒式、社會化傳承方式,特別關注社會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改變對傳統非遺傳承造成的影響,重點解決“招不來、留不住、傳不下”等重點問題。最後關注隊伍建設。定期組織傳承人開展活態展示、定期交流、表彰獎勵等活動,做到有組織,有活動,有聲音,使他們感到自己是體制內的人。

       動態管理,進一步完善傳承人保護機制

       起步于新世紀的非遺保護工作,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和深化,非遺保護己由單項保護提升到科學保護的新階段。我們將陸續出臺一系列配套制度和辦法,改善傳承人保護機制。一是借鑒國際規範修定現行的分類體系。組織專家參照國際規範,遵循非遺恒定和流變特性,挖掘文化內涵,對10個門類的劃分進行部分修正和調整,研究規律,列出標準,制定管理規範。二是完善代表性傳承人制度。量化傳承活動的內容、方式和社會影響等標準,定期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對傳承人進行考核評定,對成績突出的師傅和成績優異的徒弟進行獎勵;同時加強對傳承人的教育培訓,更新知識結構,提高素質覺悟。三是完善四級名錄體系。發揮政府的權威認定和示範引導作用,遵循項目傳承規律,項目和傳承人有進有出,保持隊伍適當規模和梯次結構,真正實現科學評價和動態管理。

       近期河北省組織相關專家實施對傳承人的資格認定工作和北京市出臺針對非遺項目集聚區和傳承人的扶持辦法很有效,是有益嘗試和探索。文化部將繼續加大對傳承人的保護力度。圍繞傳承人保護、隊伍建設和機制建設這些重要工作,我們將抓住有利時機,搞好頂層設計,爭取有更大作為。近期啟動了四項重要工作:一是配合宣傳貫徹《非遺法》頒布實施一週年為契機,出臺包括傳承人保護在內的配套制度辦法;二是啟動數字化保護二期工程,對傳承人實施搶救性保護:三是“十二五”期間將建設100個傳承場所,不斷改善傳承條件;四是繼續擴大國際交流合作,學習借鑒先進理論和成功經驗,讓傳承人走出去、闊視野、長見識。

熱詞:

  • 文化部
  • 江蘇省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傳承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