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俞飛:控槍激辯,撕裂美國社會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9日 07: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圖為紐約警方封鎖帝國大廈槍擊案現場 (資料圖片)

  一樁樁槍擊案,多少無辜槍下冤魂?一次次大辯論,反復撕裂美國社會。子彈在飛,無情劃破週遭的寧靜,還要付出幾多生命代價,才能警醒世人,早日解開槍支死結。痛定思痛的美國,能否走出控槍困境,全世界都在看

  俞飛

  子彈,子彈在飛;槍聲,槍聲呼嘯。7月20日丹佛奧羅拉鎮,《蝙蝠俠前傳3》首映現場,密集槍聲響起,12人死亡,38人受傷。8月,威斯康星州錫克教寺廟又聞槍聲,7人喪生,3人負傷。紐約市長布隆伯格第一時間呼籲嚴格槍支管制。言猶在耳,8月24日帝國大廈外,再次爆發槍戰,2人死亡,9人受傷……

  一個多月時間,全美連發三起槍擊案,死傷慘重,舉世震驚。槍擊案頻發背後,有何隱情?如何因應?制度根源何在?美國官方有無勇氣,重拳出擊,祭出控槍“翻天印”,徹底解決槍支氾濫問題?這一系列疑問,尖銳又敏感,考驗著美國社會的良知與智慧。

  誰人不曉,個人自由持有槍支,乃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明文保障的公民基本權利。兩百餘年間,禁槍無異美國政治的“雷區”,兩黨政治人物,總統也好,議員也罷,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修憲動議,廢除第二修正案,徹底推行禁槍政策。個人合法擁槍,這一獨具特色的“美國例外主義”,常讓外國人匪夷所思,大呼怪哉。

  究其原因,離不開美國獨特的歷史與文化背景。豈不知,學者言:“美國誕生之時,就有一支來復槍在手中。”1775年4月19日,萊剋星頓槍聲打響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槍。波士頓美國獨立戰爭紀念碑,正是一尊手握步槍,頭戴草帽的民兵銅像。

  內戰期間,林肯總統鼓勵北方全民皆兵,人人持槍;百年西進運動中,無所畏懼,槍不離身的牛仔,開拓新邊疆,成功塑造美國個人主義精神,電影電視媒體大肆鼓吹,形象深入人心。美國社會學家康恩一語道破:“槍支是美國文化的核心。”

  美國人心目中,須時時警惕政府這頭怪獸侵犯,擁槍是天賦人權。公民持槍自衛,對抗政府,萬萬不容立法侵犯。至於槍支氾濫,那是自由必須付出的代價。對於保守人士而言,槍正是保守主義的圖騰;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憲法神聖。個人持槍,無異法律和秩序的絕佳象徵。他們大吹法螺,高喊“槍不殺人,人殺人。”   

  影響力巨大的槍支利益集團——全國步槍協會,更是鼓吹擁槍、堅決反對槍支管制的幕後推手。年度經費上億美元,富可敵國。全美400萬會員,人人都是手握選票的選民。三天內,可向國會議員發出五十萬封信,政治影響力動見觀瞻。

  當今美國是世界上槍支擁有率最高的國家。總人口3.11億,私人槍支約2.7億支,幾乎人手一支。南部地區高達七成家庭擁槍,父親送給兒子槍支作為成年禮,比比皆是。有著憲法明文保障,深厚民意支持,加之利益集團百般阻擾,要想禁槍,談何容易?

  槍支氾濫,管理漏洞百齣,難怪涉槍案件居高不下。美國司法部最新統計,每年約10萬人遭到槍擊,3萬多人死於非命。1968年至今,超過100萬美國人死於各種槍擊事件。

  美國有識之士對此憂心忡忡。自由派學者獨闢蹊徑,從第二修正案下手,強調原文實指民兵持槍,而非普通平民云云。一番咬文嚼字,無非指望正本清源,掃除憲法障礙。

  1968年,聯邦政府通過法案:禁止跨州運輸火器、彈藥給私人;禁止出售槍支給未成年人、吸毒者、精神病人以及罪犯;強化對於槍支經銷商、收藏者執照和檔案管理等。1993年,克林頓總統簽署《佈雷迪法案》,規定政府必須對購槍人進行背景調查,槍支經銷商須申請聯邦政府頒發經營許可證,購槍人等待5天后才能領槍支。次年《禁止進攻性武器法案》出臺,限制19種進攻性較強槍支的製造、銷售、購買和進口,包括AK-47衝鋒槍,期限10年。

  世事難料,十年後,共和黨控制的國會拒絕延長,法律自動失效。屋漏偏逢連夜雨,2008年,美國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以5比4的投票結果,一舉推翻了首都華盛頓特區實行了22年的“限槍令”,控槍運動遭受重創。

  學者更提出多種實證資料,質疑槍支控制效果。以強制管控最為嚴厲的華盛頓特區為例,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謀殺率不降反增。控槍政策防君子不防小人,壞人總能搞到槍,好人卻被法律束縛手腳,失去自衛武器。

  1997年,保守派學者洛特提出“怪論”——槍支越多,犯罪越少。2007年,《哈佛法律與公共政策雜誌》發表禁槍能減少謀殺和自殺一文。數據顯示,世界上人均槍支最多的七個國家,年謀殺率是十萬分之一點二;人均槍支最少的九個國家,年謀殺率卻是十萬分之四點四。前蘇聯嚴禁平民持槍,轉型中的俄羅斯謀殺率卻排名世界第一,比美國高四倍。完全禁槍的盧森堡,比起允許公民依法持槍的德國,謀殺率高出九倍。莫非禁槍越嚴,謀殺率越高?

  自由派學者則指出上述理論瑕疵多多,懷疑洛特根本未作任何調查,隨意編造調查結果。至於簡單推導禁槍與謀殺率高低因果關係,未必科學。總之,學界眾説紛紜,莫衷一是。學術爭論難有共識,本是常態,但平衡自由與安全,保護無辜者生命,應是共識。

  曾記否?1994年華盛頓廣場上,一雙雙槍下冤魂者生前鞋子整齊擺放,鞋海無邊無際,觸目驚心,似乎在訴説著一個個戛然而止的破碎人生。方方正正的白紙牌,寫明各州去年死於槍支暴力的人數:加州3863、佛羅裏達1979……此情此景,令人動容。

  一樁樁槍擊案,多少無辜槍下冤魂?一次次大辯論,反復撕裂美國社會。子彈在飛,無情劃破週遭的寧靜,還要付出幾多生命代價,才能警醒世人,早日解開槍支死結。痛定思痛的美國,能否走出控槍困境,全世界都在看。

熱詞:

  • 美國政治
  • 美國官方
  • 美國文化
  • 持槍
  • 美國憲法
  • 怪論
  • 雷區
  • 美國司法部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