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雪松:別讓掌摑綁架了道德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6日 09: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同樣花錢乘公交,杭州一位小夥子因為未給抱小孩的婦女讓座,被與婦女同行的男子連扇5個耳光,鼻血直流。這兩天,用巴掌贏得一個座位的這名男子,成為許多人唾棄的對象。而圍繞年輕人該不該讓座、對於不讓座的行為該不該揮拳,網上兩撥子人的爭吵與謾罵,幾乎到了恨不得拔拳相見的地步。

  讓座是美德,暴力是違法。之所以這麼簡單的認定,能夠成為旁觀者的一場口水戰,我看核心的意義在於,5個巴掌,用一種極端的方式,讓我們再次去思考情與法這個老掉牙的主題,這便是:我們究竟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不完美現象。

  之所以説不完美,我是不想將道德的罪名,綁架在這位不讓座的年輕人身上。就像昨天未經證實的報道稱,這位挨打的青年,可能是個性格內向的殘疾人。而在我眼裏,即便他並非殘疾,也有可能這天正好身體不適;即便他身體健康如牛,也許他還不懂事,也許外界的教育和影響,還不足以讓他懂得禮讓的回報,比佔坐一個公交車座位的身體舒服,來得更加美好;也甚或,他只是需要一句禮貌的詢問,比如“您可以把座位讓給這位抱孩子的女人嗎”,他便能躬謙地站起身來。

  但是,這個小夥,遭遇的是眾目睽睽之下的5個耳光。這血的代價的5個耳光中,掌掌綁架着道德二字。

  當道德的名義,以加速度的力量成為實實在在的掌摑,法律已經兌換成肉弱強食的一張白紙。當原本遇到恭謙禮讓,該以感恩之心回應報之的君子風度,成為綁架在道德之上的必需品;當不讓座可以掌摑,那麼,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大聲喧嘩、衣冠不整,如此生活中種種被人們共識了的不完美,只要你看著不爽,只要觸犯了你心中對於“道德標準”的認知底線,是否都可以道德的名義,人人上前扇他幾個耳光?若此,這個公共資源尚不充沛、物質文明尚不發達、文明程度參差不齊的國度,我們將不再聽到讚美的掌聲,而是處處傳來憤怒與仇恨的掌摑聲。

  回到公交讓座上來。假如這天,這位小夥見抱着孩子的婦女上車就讓座,那麼,視他人的禮讓為自己必需品的這位男子,還有可能用感激之情回報一句感謝的話嗎?我估摸着不會。在他眼裏,那個被共識了的做人標準,已經付諸了道德的光環。讓座,我當之得之。不讓座,便是缺道損德。這種貌似正義的、單向需求的道德標準,將人間溫情變成了冰冷法則,將行為高尚變成了鞭笞利器。這一天,當綁架着道德的目光形成掌摑的力量,便將充滿溫情充滿高尚的道德,擊得一片血淋。

  所幸的是,圍繞杭州公交車上的這場座位之爭,理性的人們從中看到了道德的力量中所包含的暴力因素。它告訴人們,一個失去相互敬重的道德標準,便摻雜了邪惡的成分,它得不到真正的正義與共識。如果我們還沒學會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敬重,我們便不要動不動拿道德來説事。倒不如,我們依然回到説禮、説理的層面上來。道德的力量在於溫情的柔軟。綁架了掌摑的道德,則是一種弱肉強食的犯罪。

熱詞:

  • 道德標準
  • 物質文明
  • 女人
  • 感恩之心
  • 情與法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