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申世軍:謹防美國旱災“隔山打牛”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0日 09: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美國農業部再次追加確定218個縣為乾旱受災區。由此,在美國的50個州中,已有32個州的1452個縣成為乾旱受災區。這表明,美國這場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範圍正在不斷擴大。作為世界糧食市場的重要出口國,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在迅速顯現。其中,尤其要關注其對我國可能帶來的“隔山打牛”效應。

  “隔山打牛”效應

  首先,本次旱災對美國糧食産量造成直接且重要的影響。本次旱災中,受影響最大的兩類作物是玉米和大豆。據估計,這場旱災導致美國至少1/3的玉米播種面積受到影響,玉米産量預計將大幅下降。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7月份美國玉米産量的估計數為3.295億噸,較6月份估計數減少4623萬噸,減産幅度達12.3%。至8月份,這一估計數進一步下降至2.738億噸,較6月份減産幅度達到27.1%。由於美國玉米産量佔到全世界産量的36%,這一減産幅度也佔到了2011年度世界玉米産量的11.6%。同時,7月份美國油料作物(主要是大豆)産量的估計數為9270萬噸,較6月份估計數減産430萬噸。8月份這一估計數進一步下降至8337萬噸,較6月份減産幅度達到14.1%。這一減産幅度也佔到了2011年度世界油料作物總産量的3%。

  其次,現階段世界糧食供求的緊平衡格局放大旱災的影響。商品價格變動取決於供求狀況,因此,本次美國旱災對糧食價格的影響也取決於世界整體糧食供求情況。從分析來看,現階段除大豆外,其他主要糧食品種庫存量都處於歷史的相對低位,玉米尤為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本次乾旱使得世界糧食供求進一步緊張,造成相關品種價格出現顯著上揚。反映在現實中,這種減産效應已經通過糧食價格的變動表現出來。據統計,相較今年6月份,美國玉米價格已上漲了55%,大豆的價格也已經上漲了25%。而且,由於不同糧食品種間的替代效應,玉米等穀物價格的上漲也可能帶動大米、小麥等價格上行。

  第三,多重因素決定了乾旱對美國影響相對有限。作為本次旱災的肇始地,旱災對美國經濟增長和總體通脹的影響卻相對有限。從糧食供求來看,美國一直是糧食凈出口國,2011年度,美國玉米出口量達4000萬噸。雖然減産嚴重,但美國當前玉米供過於求的狀況仍未改變(美國農業部預計今年玉米供給仍超過需求2100萬噸);美國大豆出口規模達3647萬噸,是當前美國大豆預計減産規模的近3倍。正因如此,即便在旱災情況下,依然改變不了美國國內玉米和大豆供過於求的狀況,對本國糧食供求不會造成實質性影響。從糧食價格上漲來看,對美國通脹水平影響有限。據美國學者研究,玉米價格上漲50%,美國國內食品平均價格約上漲1%。而由於現階段食品價格同比漲幅處於較低水平,且食品價格在CPI中權重很低(美國為13.74%,中國為30.49%),使得糧食價格上漲對美國CPI影響有限。從糧食價格上漲對美國居民生活來看,影響不大。對城市居民而言,美國人用於食品的開支僅佔家庭預算的13%(中國城鎮居民食品支出佔到可支配收入的25%以上);對農民而言,雖然大旱影響了産量,但農業保險可給予部分賠償,同時價格上升也部分抵消了産量下降對收入帶來的不利影響。

  “蝴蝶效應”

  如同“蝴蝶效應”,由於美國玉米和大豆等價格與世界市場挂鉤,乾旱造成的農業減産會導致世界糧食供應趨緊、價格上行,由此對世界諸多國家尤其是糧食進口大國産生重要影響。我國也不例外。而且,在某些領域,這種影響效應不可輕視。

  一是對我國大豆以及油脂價格上行産生推動。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産國,佔到世界全部産量的35%以上。同時,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國,佔到全世界出口規模的40%以上。而中國則是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2011年度進口規模為5750萬噸,佔到世界全部進口規模的63.8%,其中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約佔進口總量的45%。因此,美國乾旱將對我國大豆價格産生明顯影響。我國大豆價格的變動將對油脂價格産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在國內花生油價格在原料供求緊張作用下漲價預期進一步增強的情況下,豆油價格可能也會跟從,進而形成油脂價格的連動上行。正因如此,我們看到近期CPI快速回落進程中,油脂價格卻保持穩定甚至上升(7月份CPI回落至1.8%,但油脂同比漲幅為5.9%,連續三個月處於6%左右)。

  二是對我國玉米價格産生向上影響。如果放在5年前,美國旱災對我國玉米價格影響很小,因為我國玉米曾長時間保持供求平衡甚至出口,但近年來這一形勢發生了顯著改變。現在,我國已經成為玉米進口規模增速最快的國家。2008年度,我國玉米進口規模僅為4.7萬噸,不及全球總進口量的0.06%,但到2011年度,我國玉米進口規模已經達到500萬噸,成為世界前5位的凈進口國,佔全球進口量的比重超過5%。今年以來,進口數量有增無減。據海關總署數據,前6個月穀物及穀物粉進口數量達到734萬噸,是去年同期進口規模的384%。正因如此,隨著對國際市場供應依存度的提高,國際玉米價格的變動會迅速傳導至國內領域,並對國內玉米價格産生重要影響。據統計,6月1日到8月9日,國內玉米到岸完稅價格已從2284元/噸增加到2935元/噸,漲幅達到28.5%。

  三是對我國飼料以及畜牧産品價格産生重要影響。玉米價格的上漲,會導致以玉米為重要原料的飼料價格和與玉米之間存在替代效應的小麥價格上漲。而飼料價格的上漲,也將對國內畜牧産品,比如豬肉、雞肉、雞蛋等産品價格形成推動,由此推高農副産品價格,進而對CPI造成巨大壓力。雖然當前我國CPI已處於較低水平,但需要看到在本輪通脹治理過程中,價格下行較經濟增長相比具有較大的黏性,即經濟增速下降一段時間後,通脹壓力才開始緩解。因此,隨著糧食以及農副産品價格的回升,以及穩增長下貨幣信貸投放的增大,未來價格壓力拐頭向上的可能是存在的。

(作者 申世軍)

熱詞:

  • 旱災
  • 美國農業部
  • 穀物粉
  • 美國大豆
  • 隔山打牛
  • 蝴蝶效應
  • CPI
  • 我國玉米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