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人民日報:文化軟實力中的硬任務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6日 09: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高度,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鬥目標。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富強,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僅要有經濟、軍事等硬實力,還要有文化等軟實力。為了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需要完成幾項重要的硬任務。

       人文文化

       這裡所説的人文文化不是“人文主義”、“人文精神”、“人文交流”,而是指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人文學科,確切地説就是文學、歷史、哲學等人文學科,簡稱文史哲。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傳統文化中的文史哲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優秀的文化遺産。文學作品,不僅能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能陶冶人們的心靈。《詩經》、《楚辭》、唐詩、宋詞以及歷代古文、明清小説中的名篇名著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歷史是一部最好的教科書。古人説,“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中國歷來重視歷史著述,現存歷史著述非常豐富,具有代表性的有《春秋》、《左傳》、《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我國歷史上曾涌現出不少哲學家、思想家,他們的著作不僅加深了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也給人以智慧。

       人文文化是文化的基礎,人文素質與每個人和整個民族的文化修養和文明素質息息相關。因此,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大力加強人文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弘揚人文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信仰文化

       文化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信仰。沒有信仰的文化,等於是沒有靈魂的文化。我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信仰,主要是儒家學説所提倡的“仁”。把這種信仰或基本價值理念再擴大一點,就是“三綱”和“五常”。對此要進行全面認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社會主義文化信仰或核心價值觀是什麼?依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就是全人類的徹底解放,實現共産主義,每個人都得到自由全面發展,社會成為一個“自由人的聯合體”。1936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向來訪的美國記者斯諾説:“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後,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鄧小平同志也指出:“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可能勝利。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鬥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其實質和目的就是要強化信仰文化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道德文化

       道德是思想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經濟基礎所決定,以善惡為基本評價標準,是協調人與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一種價值理念和行為規範。我國是文明禮儀之邦,重道德、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社會主義榮辱觀直接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現階段,應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促進全體社會成員牢固樹立和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針對當前出現的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等問題,道德文化建設應牢牢抓住職業道德建設,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

       與道德文化緊密相聯的是廉政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説,廉政文化是道德文化在公職人員中的運用和體現。道德文化針對的是全社會所有成員,而廉政文化只是針對公職人員。廉政文化要求公職人員必須劃清公與私的界限,清正廉潔,一心為公,不能假公濟私,以權謀私。權力本身不是腐敗,但權力能夠滋生和誘發腐敗,對權力的濫用,以權謀私則是腐敗。針對新形勢下的腐敗問題,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必須從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放在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中來謀劃和推進,使之與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緊密結合起來。同時,文化的形成是長期積累的結果。這就決定了廉政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非一朝一夕能大功告成,需要做很多深入細緻的工作。

       文化安全

       任何一個國家不僅存在經濟安全、政治安全、國防安全問題,還有文化安全問題。冷戰結束以後,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我國的文化安全受到兩方面的威脅。一方面是文化擴張主義。隨著二戰後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資本主義經營了幾百年的殖民主義體系徹底崩潰,但西方國家的殖民主義立場並未改變,他們大肆向發展中國家進行文化擴張、文化入侵和文化滲透。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後,西方各種學術思想和社會思潮蜂擁而至。對西方學術思想,要辯證對待,優秀的批判吸收,不好的抵制化解。另一方面是文化霸權主義。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它依仗雄厚的經濟、軍事實力和高科技成果,在經濟、政治、軍事上推行霸權主義的同時,竭力推行文化霸權主義,向廣大發展中國家宣揚新自由主義和民主、自由、人權的所謂普世價值觀,以及反映美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文化衝突論”。

       在文化擴張主義、文化霸權主義的影響下,一些人盲目崇洋,更有甚者歪曲事實,竭力美化新老殖民主義者。這種民族虛無主義和“西化論”,是喪失民族尊嚴和優秀民族文化傳統的畸形文化形態,是一種“癱塌了民族脊梁的疲軟文化”。我們必須堅守“文化主權”,高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旗幟,抵制文化擴張主義和文化霸權主義,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切實維護我國國家文化安全,關鍵是要靠文化建設。新形勢下,我們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此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熱詞:

  • 十七屆六中全會
  • 文化軟實力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 文化強國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