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焦點訪談]讓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20120521)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1日 2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87c5d511051d477091169b1372849c95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CCTV-1

    5月21日 19:38

    CCTV-新聞

    5月21日 19:38

    重播:

    CCTV-新聞

    5月22日 03:45

    CCTV-新聞

    5月22日 05:45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這樣的經歷,不但能在影院裏看到3D電影,還能在話劇舞臺上看到3D效果的舞臺劇。想上網查信息,不需要打字,只要説出幾個關鍵詞就能如願。孩子們打開一本兒童圖書,既能聽到聲音看到動畫,還能和它交流互動。當文化與先進科技融合攜手,就會把更多的這類優秀創意項目、産品和作品帶到人們身邊,服務百姓生活。

     讓人眼前一亮的3D舞臺劇

    看3D電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但是現場演出的3D舞臺劇是什麼樣兒卻吊足了人們的胃口。去年初,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就推出了採用3D技術的黃梅戲舞臺劇《牛郎織女》。這部舞臺劇的一些場景是需要觀眾戴著3D眼鏡觀看的。

    除了一些黃梅戲的忠實戲迷,這次新嘗試還吸引來了不少新觀眾,年輕人也多了不少。在合肥的首輪12場演出,幾乎是場場爆滿。

    有的觀眾告訴記者,劇中的牛、兔子、水能動起來,還能説話,非常符合神話的特色。比如在七仙女來到人間碧蓮池的戲中,虛擬的池水仿佛在流動,這種波光粼粼的效果,是傳統方式的舞臺劇不可能營造出來的。除了3D動畫以外,這部舞臺劇還大量採用了3D全息投影新技術。這種技術無需配戴眼鏡,就能讓觀眾看到立體的虛擬畫面。

    3D舞臺劇讓人眼前一亮,而在以前的很多年中,因為缺乏表現神話的技術手段,這部劇卻一直沒能搬上戲曲舞臺。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蔣建國表示,通過這個新的科技手段,包括新材料的運用,大大提升了這個戲的藝術展現力。傳統劇目用傳統的思路去展現的話,勢必會脫離市場,脫離觀眾。

    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突出。與令世界矚目的經濟發展相比,我們的文化實力卻與國際地位不太相稱。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鬥目標。而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科技無疑是一個強有力的引擎。

        能聽會説的終端

    安徽省文化發展改革辦公室主任周玉説,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文化生産、傳播和消費形式的深刻變革,對文化的生産創作、繁榮發展起著重要的推進作用,科技進入文化領域,正在催生諸多新的文化産業業態,比如電子書,比如語音技術在閱讀等各個領域的使用。

    目前,日益成熟的語音技術已經應用於文化産業的多個領域,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應用體驗。比如説,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按鍵盤,打字,輸網址,你想在網上找什麼新聞,看什麼視頻,只要動嘴説説話,就能快速找到需要的內容,這就是語音技術和互聯網文化的融合帶給人們的驚喜。

    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説,語音科技跟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很多和文化相關的終端設備都可以很好對接,比如智慧電視進入家庭以後,雖然它能上網,雖然後臺有上萬個視頻、電影、MTV等等,可是我們普通的搖控器很難找到,有了智慧語音技術,我們就可以把電視當成是一個能聽會説的終端,你説什麼它就可以調出什麼。

    可以互動的圖書

    文化産業和技術的融合碰撞出了一系列火花,文化産品的內容、表現形式、傳播方式、影響力等等,都在一步步發生著變化。同時,它也改變著消費者對於文化産品的認知。未來的書是什麼樣子?除了傳統的印刷出版的文字、圖片,它還能給我們帶來怎樣新的閱讀體驗呢?記者在安徽時代漫遊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體驗了一種不一樣的兒童家庭安全教育電子書。公司負責人給記者一邊演示一邊介紹説:“有聲音有圖像,同時孩子也能參與進來。有一個閃動的小圖標,會提醒你應該怎麼做,跟它互動一下,點一下答案,它會告訴你該怎麼辦。”

    科技仿佛一雙翅膀,它可以幫助文化騰飛得更高。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不僅更好地保護傳統文化,更促進了文化産業的轉型升級和新興業態的形成發展,一步步提升著我們在國際上的文化競爭力。日前,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等聯合發佈了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也正式啟動。作為國家戰略,未來,文化産業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産業化司趙玉海司長表示,要組織一批重大的科技項目,突破文化科技當中的重點關鍵技術,促進傳統文化産業的轉型升級,促進一些新興的文化産業,要加強文化創新基地的建設,加快文化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特別是要加大文化科技産業的複合型人才的培養。

    文化與科技的融合,需要更深入地實踐和思考。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如何才能更有效率?有限的資源要優先投入哪些領域?文化産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剛剛通過的《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為這些問號給出了答案。綱要提出,提升文化領域的技術水平,要促進發展模式、服務模式與管理模式的創新,注重推動新興文化産業的培育和發展,推動文化産業逐步成長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