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朱子慶:我們需要的是生態修復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5日 09: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培根説:“培植國家就像培植樹木。”讀了有關廣州“無根樹”的報道,對培根此言真不知該作何感想。

  颱風“韋森特”襲過,廣州海珠區南田路倒伏的7棵樹爆出“無根樹”,引發了人們的熱議。這些樹被植在只有半米高、直徑70厘米的水泥盆裏,下面是硬梆梆的鋼筋混凝土。嘉木有根卻無處伸扎,大風襲來,一倒無余。這些樹平時用手推一下就會搖晃,據有關部門負責人的説法,這是因為內環路改造未留足空間挖樹穴,不得已而為之,待雨過天晴原樣復種。嗚呼,也就是説,這些大地上的喬木仍將如纖花細草,“被”種植在水泥盆裏,準備迎接下一次颱風的洗禮。

  這些樹將不能也不被允許快高長大。我很想知道這都是些什麼樹種,如果任其自由生長,它們將年壽幾何,能長到多高多大?可惜粗枝大葉的記者對此全無興趣。

  我曾訝異我所居住小區的樹木何以常遭斧鋸。園林工人告訴我,樹長高了住戶會有意見,因為影響室內光線;颱風來了會倒伏,因為下面的泥土很淺。我知道,那泥土下面是鋼筋混凝土。我們人也和身邊的樹一樣住在“水泥盆”裏。如果再放遠一下眼光,展開一點聯想,不難發現:“熱島效應”日益明顯的都市,其之所以成為“熱島”,原因之一就是它已經整個坐在水泥地上了。鋼筋水泥硬梆梆隔開了我們和土地的聯絡。你看那些地鐵、地下商場、各種排水設施、高樓的地下車庫、水泥築就的公路,以及樓宇和道路縫隙間平鋪的水泥地面,鋼筋水泥無所不在地插入地下、封住地表。説白了,我們城市的地表,一如害了癬疾的皮膚,已經板結硬化,大地的汗腺與呼吸管道全被堵塞。其結果就是,終年乾燥多塵,頭天還暴雨成澇,一片汪洋,次日即熱浪逼人,灰霾嗆鼻;厚德載物的涼潤大地不見了,那些零星的小樹、點綴小景的綠地,其土瘠薄,大雨不滴滲,烈日樹無蔭——須知根深才能樹大、葉茂,枝繁葉茂、富含汁水的大樹何止遮陽,本身就是一道風景,無日不在抵拒炎熱,向世界輸送濕潤和涼爽……樹木有其自身使命,同時也是我們人類的良友。

  據調查,2006年南田路完工後,廣州市園林部門進行復綠髮現,南田路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除了眾多管線經過外還埋有高壓電纜,且距離地面非常近,而樹木土球的深度一般要達到60厘米,因此挖穴植樹風險較大。後因該路段無樹木遮陰屢遭投訴,園林部門才想出這“缸栽樹”的辦法。這分明是説:施工單位壓根兒沒把適度恢復改造路段自然生態列入規劃,園林部門的“復綠”,就像電影《地雷戰》民兵在埋雷之後偽裝現場,不過是做一點表面文章。而民眾的投訴,只是引來了一場“栽樹秀”。現在看來,有關方面無意根本解決,準備繼續“秀”下去。一晃6年過去,俗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6年前栽下的小樹落地生根,現在已足資觀瞻,蔭蔽一方了。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事實上,我們習以為常的所謂“綠化”一詞,本身大可質疑。它給人的直觀含義,似乎不外就是恢復植被,本就有著“驢糞蛋表面光”的意思。而一些較具規模的人類工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破壞,大多是生態性災難(在這個意義上,一座城市本就是一個生態重災區,許多城市已成“石屎森林”,全無自然生態可言),其修復,又哪是簡單地植被綠化所能敷衍的。我們需要的豈止“綠化”,是生態修復!弄幾棵樹在路邊裝裝樣子、遮遮陽光,和修復生態還人民以優美清涼的世界,怎麼能同日而語?生態修復,從根本上説,就是要適量裸出地表和河湖,疊山植樹,使之蒸雲蓄雨,調和陰陽,化育眾生,形成人類宜居且“天”人共生的生態圈。斯之謂“科學的”發展。它以人為本,切實關心人居環境的質量。可惜的是,急功近利、見縫插針的道路工程、房地産開發完全強暴了我們的城市生態。

  南田路上的“無根樹”並非無根,每一棵樹都是有根的,只是栽種者無視其生長權利,沒有給予應得的環境。樹木乃是一種慢生命,所以才有培根所言——培植國家就像培植樹木。樹木給我們的恩惠和啟迪不可謂不大,而我們是怎樣對待這沉默的“恩人”?把樹種好!莫把有根當無根。種樹時心要誠,不妨唸唸“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別把無言當默許……當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規劃于前,才能修復於後,我們需要的是生態修復,樹好生態才好!

  其實,前引西哲的中譯名已經揭示了培植好樹的秘訣,這就是:培根。

熱詞:

  • 生態修復
  • 樹木
  • 復綠
  • 無根樹
  • 南田路
  • 園林部門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