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沙元森:從來自奧運的爭議中尋找共識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3日 0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倫敦奧運會已在北京時間今晨閉幕。

       本屆奧運會自開幕以來,話題不斷,爭議不休。外媒對葉詩文的質疑、中國羽毛球隊的“消極比賽”、劉翔的再次“傷離別”等,都在國內形成了輿論熱點。從北京到倫敦,時隔四年之後再度關注奧運,我們開始多角度地發現奧運對於中國的價值,這些觀點的碰撞也超越了體育本身。

       在北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首次躍居金牌榜首位,這個成績鼓舞了中國民眾的信心,很多人認為正在崛起的中國很快將在其他領域實現更多的超越,甚至把金牌的多少等同於國家實力的大小。在此之後,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接踵而至,而在國內,社會轉型期所面臨的各種矛盾也集中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看倫敦奧運不再像往常那樣,只是盯著奧運賽場的競技勝負,現在我們同樣關注賽場之外,關注東道主和我們的差異,關注世界對我們的評判。雖然中國觀眾依然關注金牌榜的排名,但是很多人已經認識到,金牌只是國家強盛的一個符號,國家的強盛卻不以金牌的多少論定。認識的轉變源於已經強大的民族自信,在世界競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中國,不會再為幾塊金牌患得患失。相反,中國民眾正在變換不同的角度審視體育乃至社會的發展,無論是在公共媒體,還是在網絡空間,我們都可以看到圍繞不同話題,從不同角度出發所激起的碰撞和爭議。

       圍繞倫敦奧運的爭議,幾乎是全方位的,既有淺層次的探討,也有深層次的思考。針對中國羽毛球的“消極比賽”,我們不僅聽到了對競賽規則的質疑,也聽到了關於價值觀的批判;面對劉翔的意外受傷,有人送上了溫暖的感情撫慰,也有人質疑其受利益驅使,身不由己;對“舉國體制”的爭議幾乎貫徹始終,有媒體認為,“中國體育的舉國體制需要大變革了”,也有媒體針鋒相對,認為舉國體制是“中國在長期實踐中逐步積累起來的體育發展模式,適合中國的發展實際”。這些爭議沒有因為官方的表態而統一立場,也不會因為奧運會的閉幕而迅速平息。

       一個話題接一個話題,多年關注奧運的我們似乎從來沒遇到過這麼多爭議。或許有人在嘈雜中感受到的是當下價值判斷的混亂,而我們認為,這種基於不同方位的觀察而引發的觀點碰撞不是壞事。事實上,圍繞倫敦奧運的爭議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也有共同的底線和基本一致的方向。本屆奧運會上,出現了名次並列的情況下國旗上下懸挂的場景,最初有很多種猜測和説法,經過國際奧委會的解釋,是否符合規則就成了評價這個事件的共同底線。即便是對“舉國體制”有截然不同的意見,其實也是殊途同歸,最終目的都是為中國體育更長遠發展,這個恐怕沒有人會否認。

       在某種程度上,持續不斷的爭議也許是我們現階段必須要承受的。我們要尋找的共識其實不是簡單的觀念一邊倒,只有承認不同群體的認識差異才能更快地找到潛在的共識。曾經,我們習慣的輿論態勢是強勢者高聲、弱勢者低聲,精英説話、大眾聽話,而現在很多不甘沉沒的聲音逐漸涌上來。讓不同的觀點得到正常的表達,恰是我們關於現代文明的共識。在這一點上,觀點對立的雙方也能形成合力。莎士比亞説,“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奧運會,恰是社會思想日漸活躍和言論空間不斷拓展的體現,這或許是奧運會對中國的又一次推動。

熱詞:

  • 倫敦奧運會
  • 爭議
  • 共識
  • 葉詩文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