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東:和我所擁有的一切相比,奧運會金牌更讓人著迷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2日 10: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隨著倫敦奧運會接近尾聲,人們對奧運會金牌數量及獎牌榜的排名更為關注。本屆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的表現得到了世界的讚揚。但是,與此同時,一些西方媒體認為,正是中國民眾對奧運金牌的過分看重,不知不覺滋長了“唯金牌論”,違背了奧運精神的本質。例如,英國《每日郵報》宣稱:“這直接關係到中國的運動哲學。他們對得獎的渴望已經導致小到六歲的孩童要被送去集中訓練營。奧運會‘公平競爭'的理念不是他們的首要選擇。”“中國運動員獲得金牌的負擔太重,成本太高;金牌是舉國體制的産物,中國對金牌的追求導致運動員壓力過大”等等。

  與此同時,國內也有人認為,別太拿奧運金牌當回事,奧運金牌在西方絕大多數人的眼中只是一個遊戲的産物。我們又何必拿遊戲太當回事呢?

  西方人真的不拿奧運會金牌當回事嗎?奧運會真的被他們視作遊戲嗎?

  更高 更快 更強

  奧運會的英文是“OLYMPIC GAMES”,其中,如果將GAME直譯成中文,確有“遊戲”的意思。但是,GAME的英文原意並非僅是“遊戲”,它還有比賽、運動會的含意;另外,“OLYMPIC GAMES”是兩個英文單詞組成的固定詞組,它不是詞彙的拼湊,而是一個符號,一種象徵,絕非僅僅是“遊戲”。

  早在數千年前的古希臘,體育就已完成了由遊戲向競技的過度,“OLYMPIC GAMES”已不再是人與人之間的簡單遊戲,已成為人們展現力量與速度、果敢與頑強、不屈與向上的盛會;116年前,法國人顧拜旦大力遊説並恢復“OLYMPIC GAMES”,就提出了“更高,更快,更強”的口號。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奧運會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體育盛會,成為人類向自身極限發起挑戰的舞臺,成為各國體育健兒展示自己良好精神風貌和競技水平的平臺,成為世界年輕人歡聚一堂、互相學習、相互促進的平臺。每一位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的表現,不僅吸引著所在國人民的目光,更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僅代表著個人的成績和榮譽,更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和榮譽。

  在當今世界,這種觀點已是一種共識。英中體育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王海矛從體育的角度,對金牌于國家和民族的意義作了分析,他説:“體育是一個集高精尖技術于一身的項目。奧運會是最頂級的國際比賽,能參加奧運會就是一個榮耀,能拿金牌更是榮耀。不僅中國人希望能摘金奪銀,英國人自己每拿一塊金牌,也引發全國人民上下歡呼。”王海矛認為,中國拿金牌能帶來民族自豪感,也能帶動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

  英國人的“金牌饑渴症”

  記者在英國採訪奧運會的經歷也證實了王會長的話。就算在倫敦這個曾舉辦過三屆奧運會的城市,人們對英國選手奪得金牌也是“如饑似渴”,每到他們的選手有望奪金時,大家都是翹首以待。

  奧運會開賽之初,英國代表團總是空手而歸,曾引發民眾的強烈不滿,有人還向英國奧委會提出質疑:我們辦奧運,難道就是為了看別人拿金牌嗎?

  開賽第四天上午,記者正在新聞中心寫稿,突然聽到一陣巨大的騷動,所有的英國志願者和工作人員無一例外地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直奔電視屏幕。原來,此時的電視上正轉播有英國隊參加的賽艇比賽,而且他們極有可能在這個項目上摘得首金。但是,比賽的結果卻讓他們大失所望:在最後衝刺階段,英國隊被德國隊反超。這一結果又引來了英國人巨大的嘆息。回想起首日進行的自行車公路賽,整個白金漢宮被當地人圍得水泄不通,他們都想親眼目睹英國選手在自家門口獲得金牌這一歷史性時刻。當英國選手在比賽中摔倒而失去金牌後,英國人紛紛嘆息,有人還當場流下了眼淚;幾天后,當英國選手傑西卡在女子七項全能比賽中奪冠後,“倫敦碗”的歡呼響徹雲霄,整個倫敦瞬間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當英國自行車隊在賽場上連續奪金時,被東道主壓得喘不過氣的法國、德國自行車隊,也忍不住對英國運動員的表現發出質疑:我們不信單靠英國運動員的實力能拿這麼多金牌,他們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金牌 誰不愛?

  對於奧運金牌的渴望,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因為,金牌本身也代表著一種意識,是一種軟實力。我們不能説只看金牌,但它確實代表一個衡量標準。

  在中、韓、印尼三國個別羽毛球選手因為消極比賽被取消參賽資格時,就連西方很多媒體也表示了理解,他們認為,在體育競技中,運動員對更好成績的追求是無可厚非的。在不違背規則的情況下,為了拿金牌而採取某些戰略是可取的,爭取金牌的行為並沒有錯。《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指出:“就羽毛球而言,這幾對消極比賽的選手,她們的最終目標是清楚的——即贏得金牌。有助於實現這個目標的途徑之一是什麼?無非是在盡可能長的時間內避免與最優秀的對手遭遇。”英國也有人表示認同,記者就在當地媒體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的話語:“在競技體育裏,合理合法地利用規則,儘量避開強大的對手,這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戰略性考慮,我認為這是比賽正常的因素之一。”

  東西方運動員培訓途徑存在著一定差異:歐美運動員不少是通過俱樂部、大學等途徑培訓成長的;而中國則是通過體校、省隊、國家隊三級培養體系,完成專業運動員的培養。儘管如此,在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為國爭光這一目標卻是一致的,這就是所謂的“職責所在”、“使命所繫”。無論東西方,取得金牌就意味著更好的訓練、更好的生活條件,還有更多的商業贊助,這對於很多冷門項目是事關項目存廢的大事,因此,奪取金牌也有經濟因素和體育因素的雙重考慮。

  想當初,當貝克漢姆得知落選英國足球隊而無緣倫敦奧運會時,傷心地流下了眼淚。這位令世界艷羨的集金錢、榮譽、地位、相貌、家庭于一身的超級體育明星,最大的夢想就是能率領英國足球隊在家門口奪得金牌,“和我所擁有的一切相比,奧運會金牌更讓人著迷。”

  我相信,這不僅代表了貝克漢姆的心聲,更代表了所有參加奧運會運動員的心聲。

熱詞:

  • 奧運會
  • 遊戲
  • 英國選手
  • 消極比賽
  • 全能比賽
  • 國家隊
  • 紐約時報
  • 德國隊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