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1日 19:46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深圳晚報
所剩無幾的一種娛樂——語出伊沙隨筆卷《一個都不放過》第三編“體壇聒噪者”第191頁——這種娛樂就是奧運會的肢體遊戲以及由肢體遊戲衍生的遊戲。
中國女籃回到北京後,沒有迎接的鮮花。
中國女排回到北京後,沒有鮮花的迎接。
中國男籃回到北京後,有沒有鮮花有沒有迎接,不知道。
如果中國男足和中國男排以及中國女足,這次也到倫敦走一圈,回到北京後有沒有迎接有沒有鮮花,天知道。
這,就是中國體壇足籃排三大球的現狀和現狀帶來的悲哀。
都説奧運足球是“雞肋比賽”,中國男足和女足連雞尖都啃不上,確實悲哀。可奧運籃球和排球比賽絕對是一流隊伍的較量,中國男排沒有表現的機會,有了表現機會的男女籃和女排也玩不轉,比較悲哀。
當然,更悲哀的是國人對他(她)們自始至終的態度。
其實,每一個能到奧運會去展示自己體育才華的人,都是英雄;沒有到奧運會去亮相的體育健兒,也不都是狗熊。
我們的鄰國印度,就對代表國家到倫敦去參賽的每一位選手的家庭都發了獎金,表彰他(她)們的子女對祖國的奉獻。而我們對待奧運選手大相徑庭的做法,客觀地説是“金牌至上”的拜物教使然;刻薄地説,是社會體育功利主義氾濫的精神符號。
想想看,他(她)們為了四年一次的奧運會,流血流汗,犧牲了很多自我和家人的利益,有的為了訓練指標甚而要去墮胎;如今他(她)們悲壯地結束了奧運之旅,我們為何不能送上鮮花不能送上掌聲不能送上擁吻不能送上慰問金。
中國的商人,這次為倫敦奧運付出的宣傳代價,較比四年前低調了許多,耐人尋味。如果有心的商人,這次反其道而行之,對那些倫敦奧運失意的選手大加激勵,其救助弱者的社會影響力和張揚人性品格的舉止,將大放光芒。
上個世紀的最後一年,伊沙激憤地寫到:足球,是召喚男人的運動。它對陰氣過重的中國文化來説,實在是一顆壯陽的丸藥!
寫得不錯,可惜中國足球,不僅僅是中國足球,它早已喪失了這種壯陽的功能;就像伊沙西北生活中曾經風靡的“一枝劉”一樣,只能用來煮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