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高考狀元遊街”戳痛素質教育“軟肋”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2日 14: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林蕭

       近日,一張“恩施狀元遊街”的微博圖引起關注。4名身穿校服的小夥子扛一塊大幅“喜報”,一名胸戴大紅花的男生站立在一輛黑色轎車中,緊隨其後的是數十人組成的腰鼓隊。學校已證實此事。(8月1日《楚天金報》)

       獲得了一個地級市的理科狀元,敲鑼打鼓乘車遊街,這種情景要是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倒顯得合乎情理;但堂而皇之地在當今社會上演,表面上看風光無限,實際上卻愚昧腐朽,折射出功利主義的氣息,有力地戳痛了素質教育的“軟肋”。

       “狀元”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産物,中狀元意味著封官進爵、榮華富貴。延伸到現在,熱炒“狀元”之所以樂此不疲,顯然與背後錯綜複雜的利益鏈條密切相關。學校希望通過“狀元”打響知名度廣納生源,商家希望借助“狀元”進行産品宣傳從中獲利,父母則希望家中出“狀元”可以光耀門庭,這些説到底都歸咎於長期以來推行的應試教育體制。在此體制下,學生以分數論英雄,學校和教師以學生“上榜率”論教育成敗,久而久之自然形成“狀元膜拜”風氣,社會上熱炒“狀元”也就不難理解。

       事實上,炒作“高考狀元”是對教育的誤導,違背了現代教育的基本原則。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培養合格公民,為各行各業輸送優秀人才,而“高考狀元”只不過贏在分數線上,高分數與能力、個人素養等方面並無任何聯絡。相反的是,通過媒體的調查發現,“高分低能”恰恰是應試教育最真實的寫照。據《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顯示,從1977年到2008年32年間我國所有的高考狀元,幾乎沒有一個成為做學問、經商、從政等方面的頂尖人才,他們的職業成就遠低於社會預期。由此可見,“高考狀元”不過是看上去很美的群體,在應試教育的搖籃裏,分數再高的“狀元”也不過是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現實的推敲。

       教育部顯然早就意識到炒作“高考狀元”的弊端,從2004年起開始叫停“炒狀元”,遺憾的是,年復一年地叫停僅僅停留在“規定”階段,一些省市甚至“頂風炒作”,教育部的“禁令”一齣,“高考狀元”隨即被媒體爭先公佈。無實質性的追責措施,炒作“高考狀元”無需承認任何責任,這才出現“狀元”熱高燒難退的局面。

       禁止炒作“高考狀元”並非難事,關鍵要動真格、出狠招,制定嚴厲的問責機制,嚴懲相關部門及責任人方能以儆效尤。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多年,卻收效甚微,關鍵在於應試教育體制的根深蒂固,不妨以嚴禁炒“狀元”入手,徹底消除人們對分數的崇拜,並以此為契機推進教育改革,讓素質教育開花結果,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熱詞:

  • 高考
  • 狀元
  • 素質教育
  • 遊街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