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吳秋余:維修為啥成了“生財之路”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2日 10: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因為存在維修中使用翻新件、修壞手機僅賠償維修款等售後服務的“霸王條款”,蘋果手機日前再次被中國消費者協會點名批評。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家電走入我們的生活,類似的維修煩惱幾乎無處不在:為了修理一部手機按鍵,卻要花上千元換掉整個手機主板;明明在保修期內的家電,維修時卻被告知要加收五花八門的材料費……這種种家電維修領域的亂象,讓消費者如墜雲霧、看不明白。

  家電行業競爭近年來日趨激烈,許多家電企業把更多的精力財力用在了家電産品本身的促銷和宣傳上,對於售後服務,則是能省就省、儘量壓縮開支,甚至把家電維修當作了又一條生財之路,希望通過高額的維修費用填補在家電銷售上的投入。在市場競爭激烈、生産成本上升的環境下,企業採取各種措施壓縮成本、減少支出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把歪腦筋動在産品售後服務上,恐怕只會得不償失,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事實上,家電售後維修本是消費者享受家電服務的一部分。消費者選擇大品牌、高知名度的家用電器,除了覺得質量有保障、技術能過硬以外,很大程度上是衝著品牌家電企業所具有的良好售後服務去的。沒有良好的售後服務作支撐,再好的促銷宣傳、再多的優惠折扣也難以讓消費者安心消費。

  不僅如此,家電廠商和維修企業為獲取高額利潤而對家電採取過度維修,更會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和環境污染的增加。消費者“花大錢看小病”,是對時間、精力、錢財的極大耗費。而當修理舊家電的費用接近甚至超出購買新家電的費用時,經濟因素自然會促使消費者選擇購新棄舊,這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費,但依靠這種方式産生的購物需求顯然是一種對社會資源的浪費。與此同時,因為過度維修淘汰的大量還有使用價值的舊家電和零部件,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處理,就會成為電子垃圾造成生態環境的極大污染,這無形中又增加了整個社會處理電子垃圾和治理環境污染的成本。

  明碼標價、誠信經營,這些原本在市場交易過程中習以為常的經營規範,到了家電維修領域卻走了樣。個中緣由很多,有法律規範的不健全,有消費者維權意識的淡薄,也有監管部門的缺位,但最根本的,恐怕還是家電廠商和維修企業單純看重短期效益、忽視長遠發展的錯誤經營理念在作祟,認為只要家電賣出去、維修費用拿到手就萬事大吉了,在這种經營理念下,消費者面對魚龍混雜的家電維修服務時,恐怕只有“霧裏看花”的份了。

  8月1日起,《家電維修服務業管理辦法》開始實施,其中規定家電維修經營者必須明示服務項目和家電配件的收費標準,對於冒牌的山寨維修點最高可處以3萬元的罰款。希望法律規範的引導能夠讓家電廠商和維修企業切實轉變經營理念,讓消費者買得放心、用得舒心、修得省心,這樣才可能在日趨激烈的家電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憑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服務水平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熱詞:

  • 售後服務
  • 電子垃圾
  • 家電維修服務業管理辦法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