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95載風風雨雨,中國共産黨嘗過拋頭顱、灑熱血的滋味,做過舍小家、顧大家的英雄,吃過遇絕境、從頭來的苦果,卻從未停止向前的步伐。總是以堅定的政治信念,在戰爭中求生存、在改革中求發展、在創新中求進步。
經歷苦難與平庸之後,沉澱下來的“傳家寶”,是新時期共産黨員的精神食糧。在銘記教訓的基礎上,激活信念支撐、凝聚黨員智慧,發揚“傳家精神”,方能助力強國之戰旗開得勝。
堅定信念,發揚“不懼險阻勇當先”的長征精神。380余次戰鬥、742個朝夕、二萬五千里行程,讓中國革命反敗為勝、鳳凰涅槃。在總結長征取勝訣竅時,鄧小平同志的一句“跟著走”,是“聽黨指揮、能打勝戰、作風優良”的生動詮釋,言簡意賅地擺正了作風航線的總舵。《左傳·昭公十八年》有言,“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人定勝天的“人道觀”,協助長征“走”出谷底,“打”下一片天。作為一名共産黨員,要學會在磨難中苦練心志、在困境中見縫突圍。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的理想追求、“把紀律挺在前面”的規矩意識、“人生自古誰無死”的無畏態度,填補精神空白,消除不作為的思想雜音,為人民富裕而努力、為國家富強而奮鬥。
凝聚力量,發揚“不怕困難勇拼搏”的改革精神。改革開放的巨大福利,喚醒了“東方睡獅”的發展夢。30餘年的不懈努力,最終收穫經濟超速進步、教育蒸蒸日上、航天屢獲捷報等成果,彰顯了智慧救國的價值。可以説,敢於衝破禁錮、善於爭先變革,乃共産黨員的本色。但是,改革不能僅憑一腔孤勇,關鍵還要凝聚全黨之力。以實際行動告別固步自封的“倒退時代”,描繪智慧興國、技術興國、戰略興國的宏偉藍圖。正所謂,“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在改革大潮中,全體黨員要發揮個人特色,聚優點為發展所用,才能以新時期共産黨員的擔當,直面問題、接受考驗、迎接挑戰,走穩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為中國發展貢獻磅薄力量。
善學活用,發揚“不畏阻礙勇嘗試”的創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我們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必備技能,是國際競爭的核心武器。能否掌握自主設計、自主研發、自主操作的主動權,直接影響“大國”向“強國”進軍的進度。換而言之,共産黨員作為引領發展的先驅人才,自然肩負著創新強國的重要使命。只有樹立“進于新、止于惰”的風向標,才能轉變因循守舊的發展思路,倒逼“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發功,實現“做合格黨員”的目標。同時,全體黨員要廣學取精、學以致用,以新理論夯實基礎、以新技術增強能力、以新實踐振興發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
俗話説得好, “人心齊,泰山移”。繼承和發揚“傳家精神”,需要全體黨員持之以恒地“跟著走”。以堅定的理想信念,書寫改革、創新的新篇章。讓共産黨領導的新中國,朝著強國的目標提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