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奧巴馬羅姆尼將迎投票日決戰 多項考驗攪動選情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5日 00: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11月5日電 11月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將迎來投票日“終極大考”。 綜觀過去10個月的激烈備戰,兩位候選使出渾身解數拉票,在電視辯論中唇槍舌劍,更需要接受美國外交安全、颶風“桑迪”襲擊等現實考驗。他們的應對與表現,不僅牽動選情起伏,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選民的最終抉擇。

  各州票箱考驗: 慷慨“燒錢”選民不領情

  分析指出,今年的美國大選與2008年最顯著的區別,就是選情膠著,兩位候選人支持率近幾個月來難分伯仲,罕有明顯“佔上風”的時刻。由此,分別身為民主黨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與羅姆尼不僅需要穩固兩黨各自的傳統票倉,還必須圍繞九個選民意向難定的“搖擺州”展開爭奪。

  目前,奧巴馬在艾奧瓦、威斯康星和新罕布什爾這三個“搖擺州”的支持率領先於羅姆尼。如投票日羅姆尼不能贏得上述三州的選舉人票,他就必須在一級戰區俄亥俄州領先,才有機會問鼎白宮。但根據10月底的民調,奧巴馬在俄亥俄州以50%比45%領先羅姆尼5個百分點。此外,奧巴馬競選團隊公佈的日程顯示,11月3日至5日,奧巴馬將持續造訪俄亥俄州。這將是他最終階段的拉票行程,力求在投票前最後一博拿下關鍵州。這無疑給羅姆尼帶來一定的壓力,甚至讓他的競選團隊改變策略,在原本被視為民主黨票倉的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和明尼蘇達州,加大廣告投入。

  與四年前一樣,奧巴馬三大重要選民票倉仍是女性、年輕人、拉美裔;而對羅姆尼來説,男性、白人、嬰兒潮一代是其主要支持群體。面對投票箱的現實考驗,數月來,兩位候選人及其競選團隊挖空心思拉攏選民,大把砸錢抹黑對方。

  根據測算,今年美國總統和國會選舉的總花費目前已攀升至近60億美元,其中兩名候選人加起來花費20億美元,與前屆選舉相比再創新高。有分析稱,在某種程度上,美國總統大選就是一場比拼金錢的遊戲。但是,如此“慷慨燒錢”,選民是否領情?一項民調顯示,75%的美國民眾認為候選人為競選投入的錢太多,76%的人認為政治捐款讓富人對政府決策擁有很大的影響力。畢竟,經濟就業形勢與民眾利益,才是選民關心所在。

  外交安全考驗:駐利大使遇襲死亡引發攻訐戰

  外交政策是羅姆尼一貫的軟肋,他除缺乏實際經驗外,也因一味強硬而失言,屢遭外界詬病。反觀奧巴馬,決定讓美國退出伊拉克戰爭、坐鎮指揮擊斃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都為他的“成績單”增添了一抹亮色。但今年9月11日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遭襲、美國大使死亡一事,使羅姆尼抓住了奧巴馬的“馬腳”,也讓共和黨趁勢展開攻訐。

  羅姆尼猛批奧巴馬中東政策失敗,認為奧巴馬的“軟弱”無益於維護國家利益,而自己才是捍衛美國價值觀的“鬥士”。

  其間消息稱,美國國務院的高級官員事先收到關於加強班加西領事館安保措施的申請,但沒有批准。美國副總統拜登10月11日與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瑞安舉行辯論時就此表示,奧巴馬和自己對以上申請並不知情。羅姆尼陣營和共和黨隨即指責白宮方面推卸責任。

  為緊急“滅火”,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10月15日宣佈就此事承擔責任。希拉裏堅稱,奧巴馬和拜登與班加西領館的安保決策沒有關聯。分析認為,希拉裏在總統候選人第二場辯論前攬責,意在撇清白宮的主要責任,有助於奧巴馬回擊羅姆尼的發難。

  奧巴馬也確實在辯論中回應羅姆尼稱,美國在打擊“基地”組織方面已收到成效,並將保證美國安全。領館遭襲事件發生後,美國也調派美軍特種作戰部隊進駐北非,圍剿“基地”組織及其分支。他還指責羅姆尼行事魯莽,似乎喜歡“先開槍再瞄準”。

  2001年“911”恐怖襲擊發生後,美國總統競選人的外交政策日益受到重視,反恐、國家安全等議題成為很多“中間派”選民投票時的考慮因素。目前來看,奧巴馬在這一方面略微領先。

  電視辯論考驗:“一波三折”後選情仍膠著

  本次美國大選三場總統候選人辯論的主題特色鮮明,第一場是美國經濟,第二場圍繞美國內政,第三場是外交問題。

  美國大選的特色之一,就是總統候選人需要面對電視前的千萬民眾,以“巧舌如簧”之姿闡釋自己的政見,説服選民,以及抨擊、壓制對手,力求讓對手“啞口無言”。然而,被認為是“演説明星”的奧巴馬在10月對陣羅姆尼的首場辯論中,意外表現不佳,讓當天發揮穩定的羅姆尼抓住了表現機會,支持率一度上揚。

  在第一回合交鋒中受挫的奧巴馬在第二辯時轉變策略,言辭犀利,直逼對手。從10月16日辯論的全程表現看,奧巴馬整體狀態明顯改善。但在關鍵的經濟問題上,他未能獲得多數支持,反而是羅姆尼領先多達18個百分點。這樣一來,第二場辯論也未能決出大贏家。

  10月22日就外交問題的第三場辯論,奧巴馬顯得胸有成竹。在辯論中,他抨擊羅姆尼在外交政策上“五花八門”,指責羅姆尼企圖通過改變立場來“粉飾歷史”。缺乏外交實戰經驗的羅姆尼則對一些問題避而不談,並在一些問事務上表示同意奧巴馬的觀點。

  辯論總體來説一波三折,在第三場辯論中,奧巴馬以微弱優勢壓制對手。但辯論對民調帶來的影響並不明顯,目前,選情仍呈膠著狀態。

  11月2日,奧巴馬與羅姆尼同時發表同名文章“我對美國的願景”,描繪各自的“新美國藍圖”,引發關注。

  奧巴馬在文章中總結了他的四年政績,其願景的核心內容是,承諾“會以公平的原則讓美國變得更加公平”。他同時也強調,美國已經從經濟衰退和對外戰事中擺脫出來。

  羅姆尼也回顧了自己的競選之路,他文章的核心觀點是,他“會給美國帶來真正的改變和真正的選擇”,他將可以令美國經濟復蘇加速。

  分析稱,在大選投票前的最後一個週末,奧巴馬和羅姆尼的這兩篇文章被視為是對上月辯論的“總結陳詞”,也是兩人所作的關鍵政治宣言,可以互相參照。

  颶風來襲考驗:奧巴馬應對及時 或成助力“東風”

  在投票日前最後一週攪動選情的,是兇猛來襲的颶風“桑迪”。這場颶風不僅讓紐約城一片狼藉,逾百人遇難,總統選舉這一美國四年一次最重要的政治活動也被攪亂。奧巴馬與羅姆不得不重新安排競選日程,各自展現應對策略。

  奧巴馬應對及時的表現,為他帶來了政治“紅利”。10月31日,他在新澤西州州長克裏斯蒂的陪同下視察災區,成為美國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而能得到克裏斯蒂這位共和黨重磅人物毫無保留的盛讚,則是出乎意外。

  克裏斯蒂是羅姆尼助選幹將之一,也一直是奧巴馬最猛烈的批評者之一,當他對著媒體鏡頭稱讚奧巴馬指揮救災工作“相當出色”之時,加分效果無疑更加明顯。

  此外,此次颶風重災區紐約市的市長布隆伯格也在11月1日明確表態支持奧巴馬。這位全美有名的“獨立派”的表態之突然,令人難以相信他正是前一天婉拒奧巴馬視察紐約災情要求的那位市長。

  布隆伯格10月31日以“手頭有很多事情要做”為理由,婉拒奧巴馬視察紐約災區。對災情有切身體會的他在網上發表觀點説,這場颶風給下週二的總統大選帶來了鮮明對比。他稱讚奧巴馬過去四年裏在環境問題上採取了重要措施,而羅姆尼在任馬薩諸塞州州長期間曾有過應對氣候變化的良好歷史,現在卻退卻了。

  布隆伯格這番意外表態對奧巴馬而言是一個利好消息。分析稱,作為中間派中最有名的一位,此次布隆伯格為奧巴馬“背書”可能會影響部分獨立選民。

  與奧巴馬相比,羅姆尼這次表現遜色。雖然羅姆尼搭乘競選專機搶先赴災區造勢,試圖塑造親民形象,但批評者認為,除了在活動現場擺滿食品、飲用水等,羅姆尼應該慰問民眾,捐出大筆資金,而不是“賑災為虛、競選為實”。更糟糕的是,原本最有力的盟友在這一關鍵時刻,也開始誇獎對方。

  分析認為,由於颶風來襲距投票日不遠,多數選民此時已拿定主意,奧巴馬的表現或許會贏得少數獨立選民,但颶風造成的破壞也可能使原本支持他的部分底層選民放棄投票。這場颶風究竟是不是奧巴馬的助選“東風”,還需看明日投票“終極大考”。(完)

熱詞:

  • 奧巴馬
  • 羅姆尼
  • 美國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