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白米吃多易患糖尿病 美澳平均每週只吃一至兩次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7日 01: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食用白米與罹患二型糖尿病之間可能存在某種關聯。所謂白米,是指精磨去除稻米外層部分的精製米,有別於糙米等其他稻米品種。

  幾率有差異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在分析先前在多國所做調查後認為,白米可能會增加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我們發現,白米有可能增加患二型糖尿病風險,特別是在食用白米較多的一些亞洲國家。”法新社16日援引研究人員孫奇(音譯)的話報道。

  孫奇的研究團隊已在最新一期《英國醫學雜誌》週刊發表論文,詳述發現白米與糖尿病關聯的過程。

  研究中,這一團隊調用前人歷時22年在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所做有關飲食結構與糖尿病的統計數字。4個國家的數據整合後表明,在接受隨訪調查的全部35萬4國民眾中,最終大約13萬人罹患二型糖尿病。

  按國別分類統計,中國和日本患二型糖尿病的幾率比美國和澳大利亞患病幾率高55%;而在美國與澳大利亞之間,這種幾率差別較小,兩國民眾患二型糖尿病的幾率差只有12%。

  糙米纖維更多

  研究者認為,中日和美澳調查對象在患病幾率方面出現較明顯差別,可能源自白米在不同地區飲食結構中的分量差異。

  法新社援引哈佛大學的論文報道,在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人們每天吃三頓至四頓白米;而在美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白米在飲食中的地位驟然下降,平均每週只有一次或兩次見諸餐桌。

  研究者進一步探尋白米緣何可能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近些年,精製白米已成為全球稻米商品中的主力軍,農産品機械化的普及使稻米加工更加快速高效,為了尋求口感、外觀和規格上的優質,原生稻米被碾制、打磨、拋光,留下的是外表光鮮卻失去大部分營養的精製白米。

  與之相比,糙米纖維更多,富含鎂和多種維生素,碳水化合物血糖指數低,在人體內緩慢釋放能量,患糖尿病的風險相對白米更低。

  局限與建議

  儘管似乎在白米與糖尿病中尋找到某種關聯,但研究人員説,一方面,這種關聯需要進一步科學證明;另一方面,白米絕不是導致糖尿病的唯一原因。換句話説,如果患有糖尿病,並非只需“戒白米”。

  研究團隊承認,他們的結論具有局限性,因為在調查中,不清楚不同地域的人們在食用白米之外吃了什麼或沒有吃什麼,其他物質的攝入或不攝入都可能影響研究準確度。

  但研究人員同時勸告糖尿病高風險人群,應當禁食所有高糖與高脂食物。孫奇説,在關注白米的同時,“人們應當密切注意他們食用的其他食物,需要點明的是,糖尿病患者或高風險人群應當關注整個飲食結構,而不是某種單一食物”。另外,飲食只是患糖尿病的風險因素之一,肥胖、不運動都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幾率。

  依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現階段全球受糖尿病困擾的成年人總計3.5億。

  淩朔(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熱詞:

  • 白米
  • 患糖尿病
  • 美澳
  • 多國
  • 二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