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軍事打擊前網絡攻勢逼人 美伊“鬥法”網絡空間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08: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此次伊朗核危機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受國際國內多種因素的制約,難以複製“利比亞模式”對伊朗實施直接軍事打擊。

  但暗戰並沒有停止。美國以網絡空間作為突破口,對伊朗採取了一系列滲透破壞行動,儘量拖延其核進程,為最終採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做準備。同時,力求引發其國內政治動亂,培植反對派勢力,試圖從內部顛覆伊朗現政權。

  美國發動咄咄逼人的網絡攻勢

  美國針對伊朗制定了一系列網絡空間行動計劃,推進其鼓吹的所謂網絡民主自由。

  伊朗媒體報道稱,早在美國前總統小布什任內,美國國會就批准撥款5000萬美元,針對伊朗制定了“伊朗代理人”和“人權活動者”的網絡戰計劃。

  2010年1月21日,希拉裏在其著名的“網絡自由”演講中,又提出“發聲行動”的設想,作為“伊朗代理人”計劃的擴展和補充。

  這一系列計劃旨在幫助伊朗民眾繞過國內網絡封鎖,自由發表言論,以及幫助美國或親美新聞媒體製作針對伊朗的波斯語廣播,招募和培養反對派等等。

  美國還開發特種病毒,攻擊伊朗關鍵設施設備。2010年6月,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就報道,發現了一種名為“震網”的蠕蟲病毒。

  同年9月,國外多家媒體開始披露,伊朗核設施被“震網”病毒攻擊,納坦茲鈾濃縮工廠約20%的離心機報廢,受其影響,伊朗最低限度要延遲至2015年才可以製造出核彈。

  2011年11月12日,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道,伊朗一軍火庫在測試新式彈道導彈時突然發生爆炸,導致多名導彈專家喪生。據有關專家判斷,爆炸的原因極有可能是導彈電腦控制系統感染了“震網”病毒。

  此外,美國還斥鉅資建設“影子互聯網”,企圖突破伊朗網絡封鎖。2011年6月,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國務院計劃斥資7000萬美元建設“影子互聯網”,以協助伊朗等國反對派與外界通信,避開本國政府的網絡監控或封鎖。

  “影子互聯網”是指採取一定的技術手段,在除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建立獨立於其國家通信系統的隱形網絡。它包括“手提箱網絡”、“邊境手機”、“柵欄計劃”等十幾個子項目。

  美國還組建了“數字水軍”,力求主導伊朗民意走向。2009年6月,伊朗大選結果公佈後,落選者的支持者舉行示威抗議,並引發了社會騷亂和政治動蕩,美國的波斯語新聞網站、Youtube、Twitter和手機短信等網絡媒體的推波助瀾作用“功不可沒”。

  為更好地發揮網絡媒體的宣傳導向作用,2011年7月,英國《衛報》稱,美國軍方投資兩億美元,與本土公司秘密研發一種名為“數字水軍”的新型軟體,該軟體能夠利用偽造的用戶身份在網絡上發表有利於美國的“聲音”。

  2011年12月6日,在美、伊斷交逾30年之後,美國政府在互聯網上設立的駐伊“在線大使館”正式投入運行,此舉旨在通過互聯網向伊朗民眾介紹美國的政策、文化以及赴美留學和簽證等相關信息,以代替實體大使館的功能。

  其中,駐伊“在線大使館”網站中有“開放的社會”一欄,刊登了大批宣傳普世人權、公民社會、21世紀的互聯網、美國生活方式、跨文化、地球村等方面的文件和文章。

  伊朗見招拆招設法應對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網絡攻勢,伊朗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首先就是開發“清真互聯網”,大力推進互聯網的本土化。2005年,內賈德上臺伊始,伊朗就提出了互聯網本土化概念。

  2010年12月,據伊朗國家通訊社報道,最高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又正式公開提出了建設“清真互聯網”的設想,以取代目前的國際互聯網。根據計劃,伊朗將在2013年前分階段推廣“清真互聯網”,第一階段目標是在兩年內把伊朗全國6000多所學校接入該網絡。

  “清真互聯網”最初將與現行網絡並行使用,銀行、政府機構和大公司將繼續使用現行網絡。最後,伊朗將斷開與國際互聯網的接口,以“清真互聯網”取而代之,並覆蓋伊朗全國甚至整個穆斯林世界。有網民擔憂,“清真互聯網”可能會成為網上“柏林墻”。

  另外,伊朗還組建了網軍,對美、以等國發動網絡反擊。其實,早在2005年,伊朗就開始秘密籌建網絡戰部隊。2011年3月14日,伊朗官方通訊社證實,伊朗已建立一支由志願者組成的網絡戰部隊,用於反擊網絡攻擊並摧毀“敵人網絡”。

  美國國防部下屬的“防禦科技局”將伊朗列為世界上五個最厲害的黑客國家之一,其每年的網絡戰預算經費高達7600萬美元。

  近年來,伊朗網軍活動頻繁,一直在秘密組織“網絡聖戰”,反抗西方國家的網絡入侵,並多次攻擊美、以等國家的網站。

  伊朗還設立了網絡警察,抓捕西方網絡間諜。2010年3月13日,伊朗官方媒體宣佈,警方逮捕了30名由美國資助、在伊朗境內實施“網絡戰”的特工組織。

  2011年,伊朗宣佈首批互聯網警察在首都德黑蘭開始執行“網絡巡邏”任務,以打擊針對本國的網絡間諜和破壞行為。計劃到2012年年初,全國所有警察局將配設網絡警察。

  伊朗還採取各種措施加強輿情監控,控制網絡輿情。2009年6月,伊朗大選期間,伊朗政府就發射干擾電波防止伊朗人收聽衛星廣播,並屏蔽傳送選舉相關消息的網站。

  2011年12月6日,美國正式啟動的“虛擬大使館”網站,第二天便遭到了伊朗有關部門的屏蔽。

  為進一步加強對網絡和通信的監管,從2009年開始,伊朗革命衛隊全面接管國內的通信企業,控制了所有的互聯網接入、手機及社交網站。伊朗還從諾基亞-西門子網絡公司購入電子監控系統,對網絡信息進行全面的監控。

  隨著形勢的發展和矛盾的日益尖銳,美伊之間的網絡戰可能會繼續升級。如果美、以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美軍是否會使用病毒武器“轟炸”伊朗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或使用“舒特”系統攻擊伊朗的俄制防空系統,伊朗網軍是否會發動大規模的網絡反擊等等,我們將拭目以待。

  美伊網絡空間“鬥法”的啟示

  當前,國家間網絡空間的矛盾和摩擦不斷,但美、伊之間的網絡空間衝突,持續時間之長,涉及範圍之廣,使用手段之多,雙方對抗之激烈,都可謂前所未有,其啟示是多方面的。

  伊朗核危機中的網絡戰描繪了未來網絡戰爭的新圖景。未來戰爭可能首先在網絡空間中爆發,雙方針對對方的民間互聯網和軍事網絡,圍繞制網絡權展開激烈的爭奪。一方可能由於失去了制網絡權,導致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全面崩潰,國家因網“破”而亡。或者由於失去互聯網的輿論控制權,國際輿論和國內民意迫使現政府下臺、政權更迭。就這樣,一場戰爭可能還沒有展開傳統的軍事打擊行動,就已經宣告結束。

  與傳統戰爭不同,網絡戰還極大地模糊了平戰界線。即使在平時,各國在網絡空間發生的情報戰、心理戰和宣傳戰就十分激烈。

  隨著雙方矛盾的升級,從平時到雙方正式開戰,有網絡心理戰、“蜂群攻擊”、特種病毒攻擊、大規模烈性病毒攻擊、數字大炮攻擊等破壞威力逐次遞增的網絡戰手段可供選擇使用。雙方網絡空間鬥爭的強度和烈度逐漸升級,直至過渡到正式公開宣戰,戰爭與和平之間就出現了所謂“準戰爭”、“亞戰爭”這樣的中間形態。

  從美伊的網絡“鬥法”中可以看到,網絡干涉已成為大國推行霸權主義的重要手段。

  網絡空間的廣泛滲透性,使得精心策劃的系列網絡戰行動能突破傳統的地域限制和邊境封鎖,對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産生重大影響。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利用技術先發和信息壟斷優勢,制定網絡空間戰略,積極搶佔網絡空間的主導權、控制權和話語權,以實現其在網絡空間的霸主地位。

  因此,網絡空間的演變與反演變、控制與反控制的鬥爭日趨激烈,面對西方發達國家的網絡入侵和稱霸行徑,發展中國家保衛網絡邊疆、捍衛網絡主權的任務將十分艱巨。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強化網絡國防加以積極應對,就有淪落為信息時代“網絡殖民地”的危險。

熱詞:

  • 軍事打擊
  • 網絡
  • 攻勢逼人
  • 美伊
  • “鬥法”
  • 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