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英作家揭秘美中情局如何培養“完美間諜”(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5日 12: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情局曾在2004年秘密聘用私人保安承包商黑水公司,追蹤和暗殺“基地”組織的高層成員。(資料圖)

  培養“完美間諜”

  “只要有理想,你就是完美間諜,”英國著名諜報小説作家約翰勒卡雷在其著作中如是説。

  然而,即使美國中央情報局也難以確定:勝任間諜工作究竟需要哪些素質?《華盛頓郵報》記者傑夫斯坦曾為美國軍隊蒐集情報,他最近撰文回憶自己的諜報生涯,試圖探尋成為間諜的必備潛質。

  為逃兵役成間諜

  1967年一個春雨霏霏的午後,斯坦走進美國陸軍位於馬裏蘭州的情報學校。名義上,他將在這裡與30多名同齡人一起修讀為期7個月、號稱“區域研究”的課程。實際上,他們將接受培訓,成為間諜。

  斯坦及其同學都是初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其中也有剛剛通過資格考試的律師和接到入伍通知的年輕嬉皮士。當時越南戰爭頻頻升級,這些年輕人都將被徵兵入伍。為了逃脫兵役,他們自願為美軍情報部門服務一年,但並不夢想成為“007”那樣的傳奇特工。

  在一間放下百葉窗簾的教室裏,他們開始了如何成為間諜的第一課。老師站在講臺上,身後的墻上寫有紅色“秘密”字樣。“這是陸軍裏你唯一能自願選擇或放棄的一份工作,”老師説,因為依照某些標準,這是一份“非法”甚至“不道德”的工作。

  這就是諜報。斯坦等人並不會成為嚴格意義上的“間諜”,而是“個案幹事”,負責發展外國人成為間諜。他們將誘導外國公民背叛自己的國家、盜竊國家機密。為完成任務,他們將學會撒謊、偷竊和行騙,甚至背叛信任自己的人。如果對此感到不安,現在就可離開,老師解釋道。

  老師言畢,有一名學生起身離開教室,包括斯坦在內的其他年輕人正襟危坐,焦急等待正式培訓開始。

  事實證明,諜報訓練刺激無比。斯坦等人在學校附近的城區“實戰”:在公園長椅下掩埋“致命情報”、躲避反諜報偵察、用“隱形墨水”寫情報、穿行人群甩掉盯梢……他們還學習協助情報人員潛入“鐵幕”國家,再想辦法助其脫身。在最後一堂訓練課上,斯坦搭乘一艘潛水艇取道康涅狄格州,前往位於美國中西部的一座目標城市。

  “最有意義”的工作

  由於選擇為美軍情報部門工作,斯坦不必應徵入伍,但由於越南戰事日益激烈,他還是被派往戰場執行任務。結束情報學校為期7個月的訓練並在語言學校修習1年外語後,斯坦來到位於越南南部的峴港,正式開始其諜報生涯。

  在這裡,他隱瞞真實身份生活一年多,秘密經營一個間諜網。他曾經短暫接觸一名密使,兩人每隔幾天就在一處人跡罕至的海灘接頭。他也曾溜進當地的破舊旅店,和自己手下頭號間諜碰面。不過,在這裡斯坦沒有機會實踐情報學校教授的主要課程:協助其他情報人員打入“鐵幕”國家。

  隨著美國在越南戰場節節失利,斯坦結束了短暫的諜報生涯。他至今難忘那段時光,稱那是自己做過的“最有趣”、“最有意義”的事情。在斯坦看來,這份工作的偉大之處在於能以己力為祖國效勞、減少軍隊傷亡且無需親自開槍殺人。

  儘管已退出情報機構,斯坦卻長期保持一名諜報人員的基本素養。日常生活中,他總是本能地回避涉及個人情況的提問,外出時注意確認自己未被盯梢,甚至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套取他們的個人信息……

  短暫的諜報工作改變了斯坦的生活。如今生活在華盛頓的他總會不自覺地觀察周圍是否存在間諜行為,有時是真的,有時只是假想。他也不知道,究竟是短暫的諜報生涯讓自己如此敏感,還是這份工作開發了自己與生俱來的諜報潛質?

  諜報“內外”有別

  並非所有諜報工作都驚險刺激,不少特工常年從事枯燥的文案工作:分析情報、梳理卷宗檔案。在美國中央情報局,最前沿、最富傳奇色彩的工作當屬“行動幹事”,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勝任這份工作。

  斯坦至今難忘在越南執行外勤的一次經歷。他坐在峴港的公園長椅上,佯裝閒適地喝著咖啡、吃著麵包,內心卻焦躁不安:坐在旁邊的越南男人真是在讀報嗎?他該不會盯上我了吧?他看起來有些眼熟,不過所有越南人都長得差不多。

  吃完麵包,斯坦起身離開,盡可能顯得漫不經心。經過露天菜市場時,他溜進去閒逛,看看小販們賣的蔬菜,在攤前偷偷張望。除了四週越南人戴的尖頂草帽,似乎別無異樣。即使如此,斯坦仍無法確定是否未被跟蹤。

  按計劃,他將前往一家酒店與一名越南間諜碰面。他不確信,助手們是否已經徹底排查酒店周圍街道。那個越南間諜不會遲到吧?自己得在酒店等多久?

  突然,斯坦意識到,自己把手提包落在了公園長椅下。那裏面有一把點45口徑手槍,還有價值數百美元的越南貨幣。想到最壞的結果,斯坦臉色煞白,但還得佯裝無事地返回公園。幸運的是,他的手提包還在那裏。

  這次經歷讓斯坦意識到,自己或許長于分析情報,招募或管理線人也不在話下,至於外出執行任務、隨時準備應對不測甚至捲入槍戰,自己絕對不是那塊料。他認為,除非有著飛天大盜的心理素質,否則不可能勝任諜報工作的外勤任務。

  對於時常外出執行任務的行動幹事,中情局定期給予心理測試。曾任近東行動部門負責人的弗蘭克安德森認為,這是中情局特工儲備的優勢所在。然而,他也指出,由於心理測試總是針對特定心理或性格特徵,難免有局限性。“結果,我們總是選用具有同樣性格特徵的人,”他説。

  理想高於一切?

  中情局需要這樣的諜報人員:他們隨時願意潛入敵對國,他們不僅蒐集情報,還恐嚇、勒索外國官員、科學家和商人並賄賂工會領袖,他們闖進外國使館、執行暗殺任務,他們密謀推翻一國政權,還做不少更惡劣的壞事……

  不過,保衛國家利益和人民福祉的崇高理想掩蓋了諜報工作的骯髒黑暗。正是懷抱這一理想,不少人投身諜報工作並出色完成任務。

  曾任檢察官的吉恩史密斯在1981年加入中情局。“我確實做了些好事:趕走街道流氓、協助犯罪受害者,”她解釋換工作的原因説,“我雖然在拯救世界,卻是在一個一個地幫助別人……我想在更大的舞臺上幫助人。”

  另外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中情局女特工原來是航空公司空乘人員。“"911"恐怖襲擊事件徹底改變了我,”她説,“我希望為國效力,想為解決問題做貢獻。”她2005年開始在伊拉克工作,經營一個間諜網絡,旨在粉碎當地的反政府武裝。

  “愛國精神驅使人們在冷戰期間和如今的反恐戰爭中加入(情報機構),”中情局退役行動幹事傑克迪瓦恩説,“這聽起來挺虛偽,但確實是最根本的動機,神秘和冒險也是原因之一,但服務公眾、保衛祖國是其中核心價值。”

  然而,並非所有間諜都如此崇高。前特工喬治懷特在冷戰時期加入中情局,他的任務之一是在酒吧向別人杯中偷偷投放迷幻藥並觀察他們的反應。“我辛勤工作,因為這真是好玩!好玩!好玩!”他生前在一封信中寫道,“一個烈性子的美國男孩在哪兒能如此撒謊、欺騙、偷盜、殺人、強姦、掠奪還能得到上天寬恕和保祐?”

  查爾斯在20世紀80年代加入中情局,是因為厭倦了在地區檢察官辦公室朝九晚五的工作。與之相比,中情局的招募廣告承諾的生活更具吸引力:出國旅行、學習外語、危險、聰明併為國服務。

  間諜新一代

  冷戰結束以來,中情局更新換代,迎來間諜新時代。

  2008年退役的法迪斯在中情局負責追蹤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他説,與自己同時代的中情局特工頗有使命感。“他們被吸引至此,因為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願意為此付出一生。”然而,近年來的新人卻鮮有如此獻身精神。“他們來這兒,不過是把它當作另一份工作,”法迪斯説,“他們更沒耐心等待認可”。

  新一代特工並不畏懼困難,但他們無法忍受諜報工作中沉悶乏味的部分。他們更願意扮演電影中叱吒風雲的間諜角色,在海外戰區執行危險刺激的任務。

  “他們是速度更快的選手,閱讀速度更快,比我們年輕時見過的世面更廣,”年近80的中情局老特工傑克普拉特説。然而,與二戰和冷戰時代的間諜相比,新一代特工缺乏韌勁和耐心。“在沙地棒球比賽中、在赤手空拳打架時、在幫家裏剪草坪和為輪胎打氣時,我們學會忍耐,”普拉特説。他承認,如今的男女特工不乏出色之人,但“他們這一代人在早年就選擇放棄,執行時長超過42分鐘的任務就已筋疲力盡。”

  常年為中情局人員解決情感問題的心理學家戴維D查尼則認為,多數行動幹事都是尋求刺激的“癮君子”。他們很容易對一項任務感到厭倦,總是尋求更刺激的使命。

  “他們更像能夠正常運轉的多動症患者,別以為一個多動症患者連繫鞋帶都不會,”查尼説,“恰恰相反,他們好動、精力旺盛,一刻閒不住。他們無法忍受坐在書桌後,他們不能忍受沉悶。”(袁原 新華社特稿)

熱詞:

  • 中情局
  • 諜報偵察
  • 隱形墨水
  • 斯坦